现在很多人都提出医院的布局是大同小异,不是“王”字形,就是“梳子”形。其实形体不是重点,主要是有几个方向需要把握住。一是现有综合公立医院的改扩建,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大量的人流疏导。二是新建医院,这类医疗中心一种是公立医院新建的分院,一种是私人投资的医院,这两种形式也影响着医院的建设方向。三是度假式酒店医院的问题,因为它的定位不同,所以也需要特殊对待。由此可见,虽然医院的设计需要标准化,但是仍然还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设计方案。
第二个关键词是发展。
首先是医疗中心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各专科向更全面、更集中的方向发展,在各科室的建设中,确定好现有的科室规模,对其进行模块化建设,以便日后更容易扩展。其次是在医院的建设中,如何规划好分期建设是重点。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做好预留余地。医院发展的规划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模块化发展,另一种是线性发展。
第三个关键词是管理和安全。
管理决定了建设,如果医院的管理思路不一样,那么建成的医院建筑也完全不同。另外,一定要从管理的角度替医院建设做好长远的考虑,比如现在比较流行开始做的日间手术中心,虽然很多医院还没有开设,但是一定要替建设方考虑到,因为这决定了急诊手术室、门诊手术室的数量,以及是否需要日间病房等。关于安全,更多的还涉及各流线不能交叉问题,比如要考虑人车流线、洁污流线、医患流线。
第四个关键词是效率。
提到效率首先要说信息化,正如刚才大家谈到的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无纸化办公、可视化诊疗等,都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全面实行之后,将大大提高医疗效率。其次是共享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体检中心、急诊中心、影像中心都要用到CT,就需要考虑如何用尽量少的设备满足多个部门的需求。在建设中用尽量少的投资去获得最高的效率。
最后是融合性,例如肿瘤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放疗科扩大而已,而是要从最早的癌症筛查开始,到手术治疗,再到术后的心理辅导及健康追踪等,此类中心是原有多个部门的整合,使其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才提高医院效率。
第五个关键词是创新型设计。
除了新技术、新材料之外还有另外两点。一个是新政策,政策决定医疗建筑的发展方向,比如当国家要求药品零利润的时候,从建筑师的角度考虑,是不是还要按照医院综合建筑标准来做药剂科?是不是只做成一个中转中心即可?此外,实行分级门诊之后,在三甲医院建设中的门诊数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是新政策的影响。
另一个是新模式。一是快递业迅速发展的影响,假如当医生给您开完处方之后,您就可以回家,在您到家前药就送到家里了,那么医院是否还需要药房呢?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处方、电子签名等许多政策问题。二是欧洲国家有社区医技,其中有一些检查设备,可以提供预约检查,避免患者都去大医院,于是大量的医疗功能就得到了分散。三是刚提到的信息化发展,视频门诊、电子处方、网络挂号等都影响到医疗建设的布局。
第六个关键词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患者为中心,更重要的是对医护人员的关注,因为他们每天在医院工作八小时,而且要工作几十年,所以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当中,一定要非常重视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舒适性,二是安全性)。
第七个关键词是绿色建筑。
医院是一个耗能大户,在医疗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必须要替医院计算运营成本。好在现在各方已经非常重视这一点,而且今年也会出台综合医院的相关绿色标准。另外,医疗建筑应该与城市融合,将开放性的医院融入城市的绿地系统当中,当然其中还应该有安全方面的考虑。
文/王灏霖,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医疗健康分院医疗规划工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