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之前,北京市属22家三甲医院全部取消现场放号,这意味着市属医院全面推广预约就诊,挂号窗口不再提供挂号服务,只有急诊可现场挂号。取消现场放号,推行实名制预约挂号,无疑是对号贩子的釜底抽薪。

预约挂号采用多种形式,如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挂号、自助挂号机挂号、微信预约挂号、银行卡ATM 机挂号、支付宝挂号、APP 挂号。所以如果医院完全实现了预约就诊,那么之前那种大门厅、大通道、大候诊是否还有必要呢?

原来总觉得国外的医院太小了(因为国外都是预约制)。那么当国内的政策改变了之后,医院建设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调整?另外,医院的交费方式也在变化。北京现在有5家医院已经开通手机支付。以前的医院每层都设置挂号、收费窗口,提高了效率,以后可能会变成所有的医生工作站可直接收费,以微信、支付宝等多种形式收费。在大夫开药时,患者就可以通过医保卡或者手机完成支付,与此同时,药房已经收到信息,在取药窗口备好所有药品。

今年北京市政府给医院拨款,主要就是为了推进一站式服务。比如增加监控的布设,对医院进行可视化管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安全性,还可以用来规范医护人员的在岗行为。而且市属医院建议对老旧房屋采用逆向建模数字化管理手段,全面梳理旧有建筑各类管线、结构,进行运维BIM管理,新建的医院常规做BIM 施工管理。所以当我们医院的管理手段改变时,我们的医院建设是不是也应该随之有所改变?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医院设计能够跟上医院的管理水平,不然就会出现医院刚刚建成投入使用就需要不断改造的情况。

医院在申请划拨土地的时候,政府会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如果院方在申请的时候忽略了几项内容,比如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药疗基地(这些内容在规范里并没有包括,然而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是必须要有的),那么医院的建设用地面积就会不够用,所以院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不断压缩医疗面积、后勤面积和行政面积。因此很多事情应该在起点就计划周全,免得刚刚建好就要重新改造。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将积极实施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配合行政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动一批外迁疏解项目和改建项目。同时,成立局院两级京津冀医疗协作及分级诊疗办公室,深化与张家口、曹妃甸等地的医疗卫生合作。探索建立京津冀合作医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机制。任务重、项目多,希望优秀的医院建筑设计师们多出好作品!

文/陈虹,北京市医管局基建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