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安防问题,即安全性评估不能满足要求,其中包括医疗的安全性、建筑的安全性、服务的安全性、感染控制的安全性、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在国际医院认证标准JCI中,所有的认证体系都是基于安全来做的。
第二,受制于客观条件,医院建筑在功能上可能有着很多无奈之举,但这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算作是“病”,美国很多老旧医院同样也存在问题。但在过去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医疗功能需求,却忽视了患者的就医服务体验。
第三,对于后期运营管理考虑得过少,有的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预期,还有的因为建筑规模过大、设备配置不合理等,对未来运营造成巨大影响和浪费。
致病的原因
第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并不独立存在,所以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就是不能脱离医疗服务发展体系来独立探讨医院建筑存在的“病”。
第二,医院建筑面临着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而且所有行业都如此,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主要原因是制度机制滞后。
第三,中国在过去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不重视知识传承,信息严重不对称。
如何治疗
第一,是制度机制的持续改善。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及行业内部,大家都在持续推进制度机制的改善,目前有很多新的标准、法规都在修订中,比如,原来是一套国家标准兴建天下建筑,现在提出要以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国家标准逐渐往后退。另外,还提出了很多新兴的制度,比如建筑师负责制、社会资本办医、议标制等。
但是因为医疗行业发展速度太快,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相关的制度机制跟不上。而且政府现在倒逼改革,很多审批事务等都逐步放开,让行业相对自由地向市场化发展,所以这个方面会持续改善,并且会在今后几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体系。
第二,是显性知识的传承。实际上这件事情一直没有人做,从中元国际这个大型设计院来看,如果翻看他们完成的图纸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好知识的传承,比如谷院长做的设计中有着很好的想法,但是他的团队里的其他建筑师并不一定能把这个知识传承下来。
所以需要将显性知识标准化,包括房型图、相关的合同法规、设备设施的型号归类及应用方法等,并且利用互联网形成工具。如果这个工具能够免费提供给所有的建筑设计师、专业工程师、医院建设管理者,那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
第三,当显性知识标准化以后,大家会更加渴望探索隐性和未来知识,这是真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研究的。
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它可以让所有的知识和信息对称,这样会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中国用30 年完成了全世界100 年的建设,一些小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并且将来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当然最核心的改善是取决于诸位专家和学者,希望诸位专家和学者能够探索得越来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