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5年第7期

文/勾振远,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一直在设计一线工作,所以关注的效率问题侧重在建筑平面设计上,即如何使设计的医院更好地在医疗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关于创新方面,可以认为它既包括思维的创新,又包括行为的创新。思维的创新更多是停留在设计师的头脑中,但落实到行为的创新,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实现。比如刚才HKS建筑事务所林之刚提到的在医院里加入商业活动等的想法,并且在国外已经实现,但在中国实现起来却很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另外,刚才提到的通风技术也很好,但这是锦上添花,有的疑问是,是否所有业主都能愿意为此增加投入。

如果单纯从设计创新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努力使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个医院的智能化程度对其平面布局和每部分的面积大小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以前需要设计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门诊大厅来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观感的需求,但现在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技术和利用新软件,把挂号收费等功能用微信替代一部分,为减少患者往返而设置分层挂号收费,都可以相应减少大厅的使用面积,这样也许只需要几百平米的门诊大厅便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但这需要医患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知。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设计师所能实现的创新还是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如果要达到新的高度,不但需要设计师在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不断创新,更需要项目相关的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