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5年第7期
文/龙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
因为在高校工作的原因,除了教学和做一些医院工程设计项目之外,也十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医院的效率研究实际上正是近些年来的研究重心。效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是一个做起来很难,但也能够进行深入探索的问题。首先,从研究的层面去考虑效率,就必定要思考其研究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从医院的管理层面说,整体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效率,还是从我们的建筑设计层面来说,提高建筑空间的某种使用效率,抑或是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提高投资的回报率、投入产出比?如果将效率进行宏观定义的话,那么这些问题都只是效率的某个方面。可以说,之所以研究效率,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个“高效率”。然而这个“高效率”到底是什么,还意味着由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它。比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外墙面设计中使用到了常见的花岗岩石材,价格应该在每平方米200元左右,然而验收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外墙面使用的是人造板材,印的花岗岩花纹,价格每平方米仅80元!作为投入来说少了1/3,甚至2/3。类似这种情况,到底由谁、怎样去判断投资的“率”是高还是低?
因此,这种牵涉到效率研究的情况,不论是对象、目标还是方法,确实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然而,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用一种抽丝剥茧式的、蚂蚁啃骨头式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的人关心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例如在重庆,由于地形条件影响,一般项目场地都比较小,大规模的医疗建筑,特别是住院楼往往会设计为高层。但是几个项目下来甲方都反馈电梯不够用。然而医院建筑中电梯具体需要多少数量在当时(十多年前)的资料里查不到相应的数据,于是就带着学生做了相关的研究,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建筑学报》上,将我国医疗建筑的垂直交通效率问题往前推动了一小步。
因此,像“医疗建筑的效率”这种复杂的、巨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层面去考虑设计问题。对于空调层面的问题,只要肯花钱,总能把空调做到最好。但这里面的效率问题是,你愿意花多少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项目建成后做回访时,护士投诉说护士休息室空气不好,开始以为是新风量、换气次数设计不够的原因,深入询问才知道是因为单位为了节约而根本没开通风换气系统!由此可见,问题是方方面面的。
目前在医疗建筑领域,很多“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是我们重点欠缺的,也就是说,不少规范、标准条文本身缺少扎实的研究做基础。医院项目基本都缺乏很扎实的可行性研究作基础。大家签的可能是每平方米100元的设计合同,但所做的工作至少另外还包含每平方米50元的可行性研究。从什么都没有的一块地到设计成图,甲方、政府管理部门等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影响着设计过程。在医疗建筑项目建设的整个进程以及多个层面的管理、推进中,需要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做基础才能真正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完全不是直接进入到具体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简单解决的。
最后,提到的就是“申康”模式,上海在这方面可谓走在全国前列。重庆市卫计委的领导跟我提到过,最近他们也在组建各种专家、研究组,准备在重庆推进类似于“申康”的模式。“申康”模式至少在某一层面上,是有利于推进我刚才所提到的项目建设的相关基础研究的。我也希望“申康”这一类的医疗管理公司的眼光能放长一点,能够提供资金资助相关机构或人员针对医疗建筑本体进行一些具体而扎实的研究工作,巩固设计基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相信很多同仁是很有兴趣来做这方面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