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5年第7期
文/陈励先,上海励翔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投资建设部魏主任从宏观层面,对上海的整个医疗资源分布、发展及其投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使其对政府的宏观控制有所了解,今天这种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近几年医院建设发展很快,整体质量比过去提高很多,不过尚处于一种表面功夫的状态。可能现在装修水平提高了,建筑的外装、内装得到一些改善,但是整个医院院内的空气质量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假如医院想要脱胎换骨,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应该强调内部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国外,医疗建筑的空调系统是不会采用风机盘管来做的,因为风机盘管很湿,容易滋生细菌,会导致房间里面的空气质量变差,虽然它解决了制冷、采暖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有很多医院到了冬天开空调取暖时,患者要开窗,因为房间里面太闷了,这在无形当中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国外现在采用的是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它可以保证医院内部的空气质量,但是投资较高,所需面积也较大。
其实有的时候,即使初期投资较低,但后期日常运转费用可能会很高,比如开空调的同时开窗造成大量浪费,有些医院则干脆设置全封闭窗,使患者所处的室内环境质量不够好,所以今天我想将这些基础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均衡一下利弊。
曾经在温州参加一个论证会,当时一位台湾的设计师提问为什么中国的医院和国外的医院有点儿不一样,国外的医院在院区建筑物外面很少看到有人穿着白大褂跑来跑去。因为外面的空气是混杂的、无法控制的,院区建筑物内的空气是得到控制的,所以医护人员在室内穿白大褂,室外要脱掉白大褂,尽量避免将病菌带入建筑内。而中国医院室内采取的中央空调系统还是风机盘管系统,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会高于室外。
国内经常会把感染科孤立在一栋小楼里,怕传染到其他患者,这其实很不人性化。实际上在国外它并不是单独分开的,因为其空调系统独立,但我们采用的风机盘管则是相互串联的。这里想强调的不是增加投资,而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空气质量问题,也希望借此呼吁领导者、投资者重视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