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5年第7期
文/邱茂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医疗卫生建筑设计所总建筑师
效率评估是医院建筑设计评价的指针
在医院建设的大潮中,业界对效率的高度关注,是空前的。
设计师、建造商最终要为使用者提供的建筑产品,是具有医院性能的建筑成果。
第一层面的性能,包括医院规模的大小、建筑物的高矮、距离的长短、形象的方圆、色彩的绿,或其他个人喜好等;
第二层面的性能,包括医疗活动中人群的流量、医疗空间的配置与比例、医疗装备配置种类与服务、建筑设施的配置与完善、机电设备的配置与节能、智能化程度等;
第三层面的性能,包括空间的界面、环境的品质、视觉的要素、建筑物理条件、材料的质感等;
第四层面的性能,包括整体造型、艺术风格、绿色技术、建造成本、运营管理等。
这些性能,面对的是第一使用者——患者、医生、护士,都要经得起效率的检验。
效率是客观的事实,可以由构成相关联的因素,用合适的数学方式计算得到比例、比值,得出客观的判断和结论。数学方法是效率评价的有效方法,摈弃了个人好恶的片面,摈弃了低端思潮的面,效率分析有助于我们接近事实。
效率是连接现实与真理的纽带,有利于我们看清被纷杂的方法、技巧等表象掩盖的事实,通过效率的计算、分析、判断、研究得出结论,效率研究是用集体的智慧迈向真理的途径。
建立功能秩序是医院高效流程设计的要律
关注临床活动中各类的活动规律,重复的动作可以形成秩序,秩序是建立制度的基础。
建立医院的功能秩序,是医院确立制度化管理,提出医院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医院建筑设计师建立功能秩序,实现医院高效流程设计的要律。
依照医院设置的临床学科特点,建立全院的功能组织的布局;依照临床学科之间的关联,组织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 依照临床学科的服务能力,测算接待服务患者的规律与数量 ; 依照病种人流量,均匀安排流程和楼层;依照可识别的卫生等级,区分和设置相应的区域;依照病情轻重缓急的关系,建立可分、可合、可关、可管的功能机制等。
以这些功能秩序的研究为先导,通过探究,形成符合不同医院相应的功能秩序,形成医院功能关联的轮廓和架构,形成功能、流程秩序在实际使用中,关于效率测算评估的依据。
将提高功能使用效率作为医院建筑设计创新的主线
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医院的使用需求中,对功能的使用效率的研究是建筑师要做的功课。在提出造型各异的建筑构想之后,医院建筑设计师要敏锐地分辨。
一般功能效率层面:挂号、收费、配药处对应的排队的长短;诊室对应候诊的时间的长短;候诊对应座椅的配置数量;诊室对应的医技检查的距离;内科、外科对应的会诊,是由医生走动还是患者走动;横向、竖向交通对应的服务半径;护理单元中患者人均建筑面积;患者人均享用服务资源,医生、护士提供护理活动的时间等。
核心功能效率层面 :建立和理顺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工程之间、工程与工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效率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医院使用功能的编制、组织、实施的核心技术。
医院业主、设计师、管理者、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创新予以高度关注,将提高功能使用效率作为医院建筑设计的创新主线。
医院建筑设计的效率研究,期待老一辈医院建筑师总结经验,授意传功;也期待新一代医院建筑师深入研习,举重若轻 ; 更期待大家交流协作,在不同的角度、层面加强研究与实践,共同为中国医院建设提供高效的设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