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金字塔”自底至顶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学习与美学需要。如果从医疗建筑的用户体验角度分析,生理层面评价包括感控、医疗和管理效率及秩序、辨识度和方便性、成本效益和设施服务; 心理层面评价包括交流、服务及受尊重程度和隐私保护、领域感; 社会层面评价则包括环境感受和地域性、社会感的保持、绿色、弹性及扩展可能性。

现代医疗建筑愈发注重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促进康复的积极作用,疗愈环境已成为设计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坐标系,包括使用者的环境尺度空间感受、自然的接触和视野、设施服务等,都能起到提高患者康复度、帮助患者减少用药、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医院的室内设计是“装修设计”,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也因此很多医院才会把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分离开。事实上医院的室内设计是实实在在的室内“功能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医院室内设计是“疗愈环境”的设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应起到促进疗愈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上升到疗愈环境的设计,那么其功能设计元素就愈发凸显了,可以说功能无处不在,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例如,同样是等候空间,根据人们在挂号与候诊时的迫切性、对时间长短的预期等不同心理感受,以及对人际交往的不同需求,对挂号的等候空间与候诊空间的家具摆放、陈设与环境气氛的要求也就不同。

用户体验贯穿整个就医过程,但很多医院把室内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来进行设计,很少以系统化思维和整体而连续的空间功能设计观点对整个就医过程中的各个空间进行整体空间设计。哪种空间的设计产生效率是第一位的,在哪个地方使用者需要停留空间,怎样能让使用者停留下来,空间形态和气氛应该怎样,家具如何摆放,休闲等候或者餐饮等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嵌入医疗空间等,都需要在功能介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设计。

除了功能因素以外,室内设计还涉及医院的服务模式和心理方面的内容,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所需要的空间气氛、尺度、色彩一定是不同的,VIP 的服务模式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就医模式和空间需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室内设计中如何保持用户的社会存在感。医院是一种公共建筑,现代医院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餐饮、购物、图书阅览、健康教育、休闲游乐包括宗教活动等内容越来越多,人们不应在医院的环境中丧失社会感。

用户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尊严和隐私是否得到尊重,医院是否能提供他们医疗服务之外的社会活动等是他们所关注的社会感的部分,鼓励使用者参与疗愈环境建设也是现代医院环境建设和人文关怀的趋势,目的就在于保持用户的社会感和参与度。

文/谷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