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听诊医疗建筑”,我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如果是“听诊医疗建筑”的话,那么肯定是大家认为医疗建筑在不同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错误,可能是设计方面、建设方面或者使用方面等。很巧,我目前正在撰写的一本著作的名字就是《医院病了: 一个医疗建筑师的研习笔记》。我采用了一种科普化的写作方式,不是按照医院建筑设计工作如何开展的思路罗列专业知识,而是在思想认识层面讲述如何看待医院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与社会的发展互动关联中,逐一分析医院建造事实,指出其中的荒谬与闪光之处。
因为今天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我锁定了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疾病”——医院的安防问题,很多人不认为这是医疗建筑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近来我的一些研究发现。
去年我在医院建设同仁中做了一个小的调研,问大家是否听说过医院建筑的预防犯罪设计,是否感兴趣,是否认为有用。其中有70% 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有80%的人说感兴趣,想知道国外怎么做;至于是否有用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作用有限,还提出这样做也许会加深医患对立,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在不了解安防设计之前,我也是持有以上这些想法的,但是当我对这个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之后,我发现在这方面建筑师是可以大有所为的,而且是必须有所作为的,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医院治安问题与预防犯罪设计。
首先,我们看一下“病象”,即医院治安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医院除了存在公共场所常见的盗窃等治安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医患冲突引发的口头或人身攻击等恶性事件(Ferns, 2005),甚至更为严重的暴力袭击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我国医院治安问题表现为:
一,医患冲突引发的口头或人身攻击等恶性事件,急诊部最多、但不限于此;
二,医院财物、医务人员或患者等个人财物被盗,频发患者财物遗失事件;
三,其他低概率犯罪事件,如产科病区要防范偷盗婴儿,癌症晚期患者不堪折磨跳楼自杀等。在这些问题中,虽然财物被盗或遗失问题在医院安防工作中占很大比例(每天发生多起),但医疗纠纷(日门诊量1.5~1.6万人次的医院,每天2~3 次)因其影响恶劣成为医院治安问题之首。为此,全社会都在关注并有了行动。2012 年,北京有50 家医院警务室挂牌,民警“扎营”医院; 2014 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制定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2011年~2014年,大型医生交流网站“丁香园”出版了两版《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其中关于医院安防设计的建议达11条。
其次,我们看一下“病因”和“病理性质”。
因为医院是一个城市化中的公共建筑,任何国家在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急剧变迁,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将面临犯罪激增这一严峻的问题。然而在这种客观情况下,预防犯罪设计在医院建设中又是缺席的。
对安防设计缺乏了解,由不熟悉治安管理的人进行医院建设设计决策,或治安管理者未能参与设计全过程等问题,导致后期治安管理困难,比如夜间急诊穿越日间区域或与其有功能连接,从而造成日间区域不能完全锁闭问题相当广泛。我们国家在安防设计缺席的情况下,医院治安环境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加大运营投入(如除了政府民警“扎营”医院外,还成立医疗纠纷投诉与调解管理部门)、增加监控摄像头、扩大安保队伍并配备安防装备等方式实现。
其中,医院针对预防犯罪装设的电子监控等只能按照公共建筑的通用标准实施,普遍存在漏装现象,难以满足医院安防需要,补装时确定监控盲区也多依靠医院安保人员的经验判断,易造成资源浪费。在实际运营中,医院建筑消防疏散口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耗费大量资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在题为《关于大型医疗建筑运转效率和安全性能的思考》(2012)的演讲中谈到,因消防疏散要求,医院20 多个门不能上锁,难以防盗,因此请了有300余人的保安公司不停巡逻,还装了200多个安防摄像头,每年约花费掉800万~900万元的安防投入。
英国官方估计,医院治安问题不仅会令受害者身心受损,而且也耗费大量公共资金投入,每年耗费相当于4 500名护士年薪、约690万英镑。为此,英国政府2003年成立了英国国民卫生保健机构(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反欺诈和安全管理服务委员会(NHS SMS),后于2010 年改组为NHS 安全委员会(NHS Protect)专门负责该问题。西方已有的研究与设计实践表明,由于安防设备存在局限性,医院安防设计应将建筑措施排在第一位,应把医院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作为重要工具来解决犯罪治安问题,在医疗功能不允许的情况下再采用安装安防硬件设施的解决方式,如装设电子锁系统、警报、摄像头等。
第三,我们看一下“病变部位”“类型”和“发展程度”。
2005 年,我对国内270 家医院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73.33% 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 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
第四,我们看一下“对整体的影响”。
我觉得最直观的影响是导致人性化设计失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曾提到“是否需要在楼外围建设能够监控的类似‘围墙’的设施?”
最后,“治疗”的手段是通过建筑设计防控犯罪。
对于医疗建筑设计来说,医疗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应按照建设任务,对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含医患冲突)事先做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安防问题,也是医疗建筑设计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之一,不能视而不见。
为解决安防问题,医院设计需要开展医院的防犯罪设计研究来提供实证依据,步骤如下:
第一,采集分析数据。利用犯罪事件记录和发放问卷方式摸清医院职工回避的低安全感场所; 空间典型路线观察,将医院治安信息标示在图纸上。
第二,分析数据。在Depth Map软件中建立医院的线段模型、视域模型和轴线模型,并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利用输出的参数结合犯罪信息遴选因子。
第三,设计研究,调整楼梯位置,提高建筑整体集成度和可理解度,改变连廊设置方式提高静态空间使用率,提供自然监督,提高人员流动量大的空间的控制值等方式。
第四,研究结论,找出建筑空间影响犯罪行为的影响机制,将医院建筑的室内外设计作为重要工具来解决犯罪治安问题。
防犯罪的医院规划设计策略:
一,在医院规划设计图上标示医院各部门在24小时内的使用时段,确保夜晚营业的医院科室的交通流线不穿越日间营业而夜晚封闭的区域,否则,要重新规划功能平面。
二,在24小时使用的医院区域 根据功能连接的密切程度,将同一功能组团划分为同一安防区,进行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控制,如妇产科、儿科可以划分为一个组团。这样可以降低门禁卡使用频次三 使用空间句法分析检查设计方案中是否存在安防风险高的区域。即低使用率的静态空间和高人流移动空间,低控制值和整体集成度高的空间。
四,在门诊或办公室这类有安全隐患、不便采用安防设计措施的空间,通过安装硬件设施进行保护;将治疗室及药物注射器和其他危险物品储存空间等高风险空间靠近医务人员常待的工作区设置,否则增加安防装置。
五,明确职工工作时避开的危险区域、危险路线,尽可能消除这些风险。如果不能消除也应将风险降至最低 ,可以采用鼓励职工使用其他路线,安装监控摄像头或增加安防巡逻等方法。
六,去掉隔断,在墙上开口以连接等候区与连廊空间形成自然监督,在新医院设计中用空间句法分析这些风险并改进设计,防火楼梯要格外引起注意。医院治安事件不单纯是医院管理者、医生、治安管理人员。
医疗纠纷调解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医院物质场所容纳的,所要面对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设计研究与改进,是建筑师肩负的社会职责、预防犯罪的医院设计这种情景预防方式看似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预防,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易于收到明显的效果。在不能迅速做到拨火抽薪的情况下点水也可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