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D:说说您的工作情况?

洪再生:人们每天工作的节奏和扮演的社会角色息息相关,一旦确定了要做的事情,我总是希望能把它做到最好。

第一,作为天大设计总院院长,我要把总院的日常工作抓好、把总院的发展落实好,同时还要做好团队的建设、培养工作,天大设计总院作为大学设计机构,对社会要负起责任,在行业上要有所担当。

第二,作为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同时承担建筑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三个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我兼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业界导师。作为导师,要帮助学生做选题,解决论文。由于早晨 8 点后工作会很忙,所以学生要经常根据我的节奏,7 点半到办公室,我来指导他们的论文写作,告诉他们要怎样改,有些地方我要动手给他们改好。或是晚上 8 点之后,在院里的办公室集中辅导。

第三,作为天津市人大代表和南开区人大代表,作为天津大学的党委委员,我希望天大设计总院在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第四,其他我还担任了天津建筑学会副会长、天津规划学会会长、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等职务。

HCD:这么多职务您最看重的是哪一个?

洪再生:还是大学老师的身份,有更多的机会跟学生接触,跟各方面的人接触。

HCD:怎样做才能让团队保持创新?

洪再生:要不断修炼自身的能力,同时不断通过薪酬制度的优化激励员工。要培养年轻的建筑师,培养在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国家级大师和院士,建立人才梯队的概念,树立大家的培养目标。让员工觉得在院里可以不断成长,不断得到认可,这也是马斯洛心理学中需要的最高层次。

HCD:您有没有自己的偶像?

洪再生: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偶像,好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有强的沟通能力,贝聿铭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能把法国密特朗总统说服,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卢浮宫的改造设计。他也能把日本政府说服,在不可能建造建筑的永久绿地建上自己设计的美术馆,把 13 万平方米的美术馆建到山的内部,建好之后再把山恢复原样,整个建筑留在外面的只有一座门厅。这不得不让人叹服。

HCD:您崇尚的设计哲学是什么?

洪再生: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庸、和谐、折中,设计不应该在技术上做到极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打动使用者。我们的理念是心·印象主义,就是要给使用者和潜在的使用者带来心灵的愉悦,设计给他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建筑。从规划到建筑追求应该是折中,一定不是当时最时尚的,过后也不会落伍于时代。

HCD工作之余还会做些什么?

洪再生:一是经常看一些书。阅读也是一种能力,能够找到一本好书,静下心来阅读需要定力。不仅我自己要做到读书,要求我的学生也尽量做到。二是,做中国传统文化收藏,这是设计延伸的重要部分,“习学观世,承古抱今”,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HCD荣誉对您来说代表什么?

洪再生:荣誉代表着认同。去年获得的詹天佑大奖让我们印象深刻。詹天佑奖一般都是颁给大型的市政设施、桥梁等和大规模的公共建筑群,以表彰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贡献,而我们则是凭借对天津五大道的租界地区的保护与利用,获得这一殊荣,这是对我们尊重城市文化、踏踏实实进行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肯定。

HCD:设计是为的改变生活吗?

洪再生: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新生活。我们不是持着改变世界的救世主面貌,而是用谦恭的态度重新审视世界,发挥设计作用,完成建筑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