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院建设如火如荼,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备受关注,尤其是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颁布实施以来,洁净手术室的建设更是进入了标准化快车道。

标准规范要求

1、国内

由于我国多年来对空气传播感染的控制关注较少,所以实践也少,《规范》中有关负压手术室或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条文内容也较少。2002年出版的《规范》提出了负压手术室的设置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传染病疫情防治建设的需要。尤其是2003年SARA在我国大规模暴发肆虐,以及其后相继出现的禽流感、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使得传染病医院负压手术室的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标准》第11条规定,“对于综合医院……有条件时根据需要可设1间负压洁净手术室”。

《规范》第3.0.5条指出,“当进行传染性疾病手术或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应遵循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应建立负压洁净手术室,或采用正负压转换形式的洁净手术室”。

对于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建筑平面布置,《规范》第5.2.8条指出,“负压洁净手术室和产生严重污染的房间与其相邻区域之间必须设缓冲室”。

2、国外

日本医院设备协会规范HEAS-02-2004《医院空调设备设计与管理指南》指出,“为感染了气溶胶传播疾病的、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室,必须防止病原微生物流向室外”,可采取的措施有:手术室相对于周围环境保持负压;设置前室,以防止室外污染空气流入;在手术室排风口设置HEPA过滤器以保护周围环境;采用能转换正负压的设备,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正负压转换。

工程建设现状

综合性医院在进行洁净手术部建设时,往往会建设一间或多间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正常情况下该手术室作为正压手术室使用,在为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进行手术时,该手术室作为负压手术室使用。

由于《规范》对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相关技术措施未作明确规定,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者、设计人员对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定位不清或缺乏充分理解,已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在建筑平面布置、人员流动路线、物品流动路线、压力梯度分布等方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1、工艺平面布局

《规范》对负压手术室或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建筑平面布置未作明确规定,仅要求“负压洁净手术室和产生严重污染的房间与其相邻区域之间必须设缓冲室”。国内已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建筑平面布置基本能符合上述要求,但却实现不了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与普通患者的分流,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图1给出了已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建筑平面布置的典型实例。

图1中OR23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从图中可以看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与其他手术室共用洁净走廊、换床间等,仅在洁净走廊与手术室之间、污染走廊与手术室之间设有缓冲室,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进出负压手术室均需通过洁净走廊,与进出其他手术室的患 者、医护工作者 没有实现隔离,存在传染病传播、交叉感染的风险。

2、压力梯度

一些已建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在正压状态时的压力梯度分布为洁净走廊(+20Pa)←前室(+25Pa)←手术室(+25Pa),手术室与前室之间有不小于5Pa的正压,但前室与洁净走廊之间未设压差或压差较小;负压状态时的压力梯度分布为洁净走廊(+20Pa)→前室(+15Pa)→手术室(+10Pa)←后室(+15Pa),手术室相对洁净走廊保持负压,但相对室外保持正压。

《规范》第4.0.2条第3款要求“为防止有害气体外溢,预麻醉室或有严重污染的房间对相通的相邻房间应保持负压”。对于负压手术室的压力梯度分布,不同建设者、设计者对此条文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理解为负压手术室对室外保持负压,有的理解为负压手术室对相邻房间保持负压即可。

负压手术室对周围相连通房间保持负压,但对室外保持正压,可避免周围尤其是吊顶内含尘浓度较高的空气进入洁净手术室,对保持手术室洁净度等级要求是有利的,但对防止负压手术室内的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外溢扩散是不利的,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疫情频频出现,负压手术室、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建议《规范》修订时对此类手术室负压工况下的负压要求予以明确,从生物安全防护的角度来看,用于控制空气传播感染的手术室应为负压手术室,该手术室对相通的相邻房间应保持负压,最小静压差应大于等于5Pa,且对其吊顶上的技术夹层应保持略低于0Pa的负压。

工程设计

1、工艺平面设计

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正负压适用范围不同,正压状态下不允许外界污染源进入洁净区域,并且需要洁净且无菌的空气及时补充进该区域来维持其正压状态;负压状态下不允许手术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直接外排,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并且需要始终保持该区域的负压状态。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保持负压状态是切断空气、飞沫传染的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传染疾病、特殊感染手术和患者不能进行卫生处理的急救手术。

虽然我国相关国家标准对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或负压手术室)的工艺平面设计没有明确要求,但为了配合贯彻执行《标准》、《规范》,2004年出版的《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第5.1.3节给出了负压手术室的建设要求,指出“负压手术室应自成一区,有独立出入口,并与手术部外建筑通道建立快捷联系;负压手术室布置应洁污分流,配备专用的无菌储物间、冲洗消毒间以及清洁通道;负压手术室与洁净手术部内洁净通道应设分隔门及缓冲室,以便于对负压手术室隔离封闭。”

有关缓冲室的作用,文献作了详尽分析,指出“缓冲室的动态隔离效果很明显,三室一缓时总隔离系数可达48,五室二缓时总隔离系数可达3212”。ASHRAE手册指出,“当按规定要有人员在不同场所和区域间活动时,要求相邻场所维持压差的危重区域需要适当使用气闸或前室”,美国CDC手册进一步说明此前室的压力应介于病房和走廊的压力之间。

负压手术室与洁净走廊、清洁走廊之间均应设置缓冲室,以降低开关门过程中污染物外泄的风险。负压状态下,为避免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与普通患者、医护工作者的交叉感染,应对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的流动路线进行隔离,即有独立通道进出负压手术室,要求该通道尽可能短。

负压手术室是为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室,为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应考虑源头控制,将污染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原则为:1)负压手术室应位于手术部的一端,尽可能自成一区,有独立出入口,以控制污染,方便封闭隔离;2)负压手术室应设缓冲间,减少开门时对手术室负压的影响。

图2为某医院洁净手术部(内含一间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建筑平面布局图,可以看出该医院正负压转换手术室的工艺平面布置符合上述设计原则。正负压转换手术室与洁净走廊之间设有缓冲室,医护工作者由洁净走廊经缓冲室进入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普通患者从正下方的换车间进入洁净走廊,然后进入手术室;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从右下方的正负压前室/换床间进入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很好地实现了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与普通患者的分离,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2、压力梯度

关于静压差对污染物控制的作用,文献指出“仅靠压差的作用不能完全控制对流、开门、人的进出所引起的污染,压差的作用只在门关闭后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静态隔离的理念。为了有效控制缝隙泄漏、开关门、人员进出特别是温差所引起的污染,应该提出一个新理念:动态隔离。利用缓冲室进行隔离就是动态隔离的主要方面”。

如前所述,在进行正负压转换手术室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求手术室与洁净走廊、污染走廊、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入口之间均设置缓冲室。设置了缓冲室后,污染物通过开关门、人的进出被带出外泄的风险大大减小。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围护结构外泄,应保持手术室合理的静压差,即虽然静压差的作用体现在静态隔离上,但同样应予以重视,合理的压力梯度可有效避免污染物通过围护结构外泄。

有关压力梯度数值的大小,《规范》要求Ⅲ级手术室和与其相通的相邻房间之间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负压手术室可借鉴此数值,即与相邻相房间之间保持绝对值不小于5Pa的相对负压。文献的研究成果指出,“负压差的大小并不是主要的,级差一般可取不小于5Pa,即使考虑到波动、自控等因素,大于10Pa的必要性也不大。实际控制中绝对不应低于3Pa”。

建议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在负压状态时的最小压力梯度分布为洁净走廊(+10Pa)→ 前 室 (+5Pa)→手术室(-5Pa)←后室(+5Pa)。

小结

1、正负压转换手术室应尽可能自成一区,有独立出入口,手术室与洁净手术部内的洁净通道、清洁通道之间应设缓冲室。

2、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正压状态下,患者进出手术室的路线与进出其他手术室 的路线相同,即换床间→洁净走廊→ 前室 →手术室;负压状态下,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进出手术室的路线应与普通患者进出其他手术 室的路线隔离,即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的患者应由独立出入口进出手术室。

3、用于控制空气传播感染的手术室应为负压手术室,该手术室对相通的相邻房间应保持负压,最小静压差应大于等于5Pa,且对其吊顶上的技术夹层应保持略低于0Pa的负压。

原文作者:曹国庆、张益昭、党宇、牛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