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控制台;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
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有三个明显优势:突破了人眼的局限,使手术视野放大20倍;突破人手的局限,7个维度操作,还可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无需开腹,创口仅1厘米,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大大提高。
此外,机器人手术通过三维成像,可以放大4至10倍,再小的血管、再细的纤维,均能看得清楚,可方便医生及时做出判断。它还有使用范围广、减少手术工作人员、节省医生体力、远程手术和方便教学等优点。以前一台外科手术仅医生就需要4人,运用机器人操作一般只需要1名医生,大大节省医生劳动力,而且医生能坐着手术,轻松了很多。
据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最开始的目的是用于外太空的探索,为宇航员提供医疗保障,提供远程医疗。目前,全世界手术机器人装机3079台,其中美国2153台,中国大陆已有31台。
“每个产业都受益于自动化,科学也不例外。引入机器学习使这一过程变得智能化——而不是仅仅使用‘蛮力’——可以大大加快科学开发的速度,并可能取得巨大的回报。”
如今机器人已成为日常医疗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机器人的价格越来越低、体形越来越小,它们定会成为常规医疗手段”。
医学实验室的专家们也预测: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未来,实验的对象可能涉及可摄入或可注射的纳米机器人,该技术或许可以实现“显微”治疗或直接定向给病人的患病细胞递送药物。30年后,移植的前提将不再是器官捐赠,受电子控制的人造器官将为越来越多的病患提供第二次生命。
另一方面,假体将更为便捷的为人所用,医务人员将通过传感器传递重要数据,人们的健康可以受到实时监控。也正是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卡巴斯基做出推断,2045年人类寿命将显著增加。
DSA手术室
"杂交'手术室(Hybrid Operation Room , Hybrid-OR)又称“复合手术室”、“镶嵌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使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内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直接进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也可以与内科医生合作共同完成开放手术与介入手术,在影像学信息的辅助下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DSA杂交手术室的建立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是医疗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使用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降低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充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
DSA杂交手术室具有3D旋转造影和PET-CT等先进功能,广泛用于血管造影、心脏造影等,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血管机。DSA杂交手术间内除安放介入手术所需的血管机、高压注射器、视频显示器、放射线防护设备外,还要配备满足常规开放手术所需的设备,如无影灯、手术床、吊塔、麻醉机、体外循环机等。为避免天花上方悬吊导轨、无影灯、吊塔、净化管路等相互干扰影响,联合各设备厂家进行了多次的优化设计,成功地完成了配置方案,实现了灯、床、塔、血管机的完美结合。
据悉,除心脏外科外,DSA杂交手术室还可广泛应用于心神经外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等介入手术的治疗。
面对达芬奇机器人及DSA手术室,分会应做那些知道工作
开展机器人手术除了具备机器人设备之处,医生的作用至关重要。进行机器人操作的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开展常规手术的的经验,也就是说医生能做好常规手术才有可能会做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只是医生使用的工具,不需要医生直接在术野操作,而是在操控台进行操作而已。因此机器人手术不影响医生手术过程中工作重心的改变。
微创外科是 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 而一体化复合杂交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是微创介入医学和外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 在我国刚刚兴起。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病人的需求以及医学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当前,一体化杂交数字手术DSA除了要求外科医师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需要熟悉介入器械并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同时,对一体化杂交手术室的建设和运行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一体化数字复合杂交手术室工程建设复杂,除百级洁净手术室(具放射防护机房屏蔽功能)外,在有限空间的百级静压送风层流区及其周围集成设计安装了DSA等20多台(套)诊断、治疗与监控设备,要求使用时能够流畅展开。
这就要求项目规划、设备设施的选型论证评估与购置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医学工程专家、临床医学专家、设备供应商与安装施工方,加强沟通交流、密切合作、统一规划、系统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装与调试。一体化数字复合杂交手术室运行全程监管与技术保障难度大:一是一体化数字复合杂交手术过程中众多设备联动配合操作、临床信息与医学影像的融合切换难度大,二是系统维修、质量安全技术保障难度大。因此,在系统的交付使用前,一定要组织全面测试与技术验收、使用操作与维修培训。
个人在洁净室设计、管理以及日常维护中的体会
再完美的设计最终都取决于实施的水平,在实施中最主要的是要设定严格的质量计划,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有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加以预警和严密控制,建成后的检测验收要严格的按照国标规范进行,日常的运行管理要落在实处,不可流于形式,检验间隔时间不能低于规范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久后会出现实时空气洁净水平检测报警类产品,如果能尽早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感控管理无盲区。
除以上在国际通用洁净标准范围内大家普遍关心的技术要点外,在洁净手术室的具体实施中,将目前国际国内一些先进的建设理念如:手术室结构的工厂预制化生产安装、新型面板材料的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实现、
手术室的全数字化覆盖、设备的集中控制、射频跟踪技术在手术室人流物流监控管理中的应用都是我们在目前的建设中已经考虑和逐渐成熟的思路,希望和大家更多地在分会论坛中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共创洁净室建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