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东莞市政府官网公布了《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东莞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该规划明确,东莞将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将根据医疗行业的职业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镇街医院可发展特色专科

选6个单位试点医养结合

上述规划指出,东莞卫生事业发展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不均衡,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优质医疗服务能力不强,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长效机制尚需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东莞将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推动城乡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三五”期间,东莞原则上不增设由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专科医院、高端综合医院、医养护结合机构。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8张,公立医院约占70%,社会办医院约占30%。

在医疗资源优化上,东莞还将在全市建设6所区域医疗中心。除正北和西南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第五人民医院外,拟选取东北片区、东南片区、西北片区各建一家医院,采用市镇共建的模式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市属医院序列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区域内重点专科、大型设备、优势人才等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

部分镇街医院则可根据自身实际,通过校地共建、院院共建等多种途径建设专科医院或在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专科。根据区域分布和服务人口情况,在全市选取6个单位开展医养结合试点。

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

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眼下,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意见最大的两个问题,因病致贫更是造成部分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规划提出,东莞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为此。“十三五”期间,东莞将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对贫困人口实行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热点

将提高儿科、全科等紧缺医疗人才薪酬

近年来,东莞医疗人才流失严重,个别医院的高级人才流失率甚至达到50%,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次公布的规划对医疗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或许是个福音。

规划明确,东莞将健全医学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激励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政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绩效工资总量的5%统筹用于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奖励和引进,并逐年增加,逐步达到绩效工资总量的10%左右。

东莞还将健全医学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东莞名医培养机制,每年选派50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赴港澳以及国内高水平医疗机构进修培训。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5名医学领军人才、5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00名青年医学后备人才和200名东莞名医。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待遇。根据医疗行业的职业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还将提高儿科、妇产科、精神科、全科等紧缺医疗人才薪酬待遇。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医疗

规划明确,坚持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健全卫生计生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财政卫生计生支出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提高,新增政府卫生计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基层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比全省平均标准高10~15个百分点。

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经费投入政策,在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以及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和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完善财政卫生计生投入资金绩效考评监督机制,将资金投入与使用效益挂钩。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