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张建国

“希望通过每位专家的畅所欲言,将最新的政策、标准和数据真正落实到图书中,使文章更加准确、丰富和权威,为医院建设行业带来有价值的方向和指南。”2016 年 12月 10 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会长刘殿奎在《绿色医院节能建设与管理指南》图书初稿讨论会上提出上述要求。同时,刘殿奎也是本书的主编,并且主持了这次会议。

在讨论中,各章节的编撰作者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写思路和内容,并针对重点章节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在绿色医院的政策方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主任张彦国详细解读了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他说,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不仅有利于推进建筑的节能改造,同时对于破解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节能运维方面,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秘书长王建晨通过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两家案例的深入剖析,表达了医院运维应突出体现五个特性,分别是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整体性、实用性。同时,他还强调应加强节能技术体系的建立,通过提高冷热源效率、降低照明和其他动力设备电耗、合理改造围护结构以及鼓励分布式供能等举措,切实推进绿色医院的节能建设。

《绿色医院节能建设与管理指南》图书初稿讨论会现场

在新建项目节能策略方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黄献明着重阐述了建筑物“表皮”的节能设计思路。他说,绿色建筑将“立面”视为建筑的“皮肤”,在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因此,绿色医院建筑的“表皮”不能再是简单的墙体和玻璃,而应通过遮阳、绿化等手段,使得这层“表皮”得以在保温隔热、采光、通风方面,发挥更为“主动”的作用,从而增加建筑立面内涵的“深度”。

在医院节能改造方面,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于兵谈到对于传统医院的绿色改造应具备软硬兼施的思路。很多时候,医院往往只重视建筑、设备、设施的“硬改造”,忽视了项目管理的“软改造”,使得运行维护成本高居不下。有相关调查表明,在建筑用能系统产生能源浪费的原因中,人为的操作失误约占 55% ~58%,设备问题约占 42% ~ 45%,可见,粗放式的后勤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已成为制约医院节能降耗的一大瓶颈。因此不断创新后勤管理模式,使后勤的管理和运行更适应于节约型社会及节约型医院的发展需求,已成为摆在后勤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