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研发新款仿生人眼可识别脸部表情

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研究机构研发了一款使用钻石电极的仿生人眼,可以让配戴者看见他人的脸部表情,并且可以阅读大号字体的文本。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安排相关临床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仿生人眼技术,并不能完全让人恢复视觉能力,远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水平,但持续的科技发展会很快让理想变为现实。在未来,仿生人眼会开启一系列不同领域的应用:科学家无需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研究微生物、士兵无需身处危险而直接远程侦测地雷、机场安检人员不用各种手持设备扫描等。

Swipe 滑动门把手消毒

在医院和养老院等这些需要额外注意卫生的公共场所,如何更有效率地保持门把手的清洁?一家设计公司为此设计了一款名为 Swipe的小工具,Swipe 是套在门把手的小圆环,它结合了收纳和涂抹消毒液的两种功能,圆环下方的塑料小盒可收纳消毒剂,只要轻轻挤压塑料收纳小盒,消毒剂则会会由导管吸入圆环,并从圆环内部的小孔流出到门把手上,将小圆环从一侧滑至另外一侧,即可完成对门把手的清洁。

智能防抖勺子

Google 旗下 Verily 生命科学公司最近发布了 Liftware Level——一款手持式机器人装置,该装置可在残疾人手掌和手臂不稳定的情况下,自动保持平衡,以防他们吃东西的时候勺子里的食物掉出来。

Verily 生命科学公司的第一个产品 Steady,是要帮助手部颤抖的病人,而现在的 Level 适用于运动障碍更严重的病人。

Level 手柄可以实时辨认出3D空间中的任何方向,在病人吃饭的时候,它可以保持完全的水平状态,以便于用户舀食物。在将来,它可以保持在任意位置、任意方向。

Level 让许多手部运动障碍人士体会到了独立的滋味,而独立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用人工智能技术消除恐惧

日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员合作研发出来一种治疗恐惧症的办法——通过一种名为“解码神经反馈”的工艺改写大脑程序,让病人摆脱恐惧。研发团队已经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学术杂志《自然人类行为》上。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病人因接触到令人恐惧的诱因后引发的大脑病变,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重构”研究,找出让病人摆脱恐惧的方法。一旦将所有令患者恐惧的事物全部重构之后,患者再看到令他们恐惧的事物,他们的大脑就不会产生恐惧信号了。

研究员们发现,利用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推测出来的特定恐惧诱因的准确度高达 80%。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建立一个恐惧诱因库,让 AI 算法利用这个诱因库中的信息进行学习和识别恐惧模型。

现代汽车集团进军机械外骨骼市场

目前致力于帮助残疾人行走的外骨骼产品少、价格贵, 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展示的 H-Mex 产品却采用了大众化、低成本的思路——没有采用实验室里流行的动作捕捉或者神经信号接收技术,而是使用拐杖上的按钮控制机械外骨骼的活动。

H-Mex 重约18公斤,为丧失行走能力的患者(比如截瘫患者)提供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它的设计旨在让病人在无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独立穿戴并使用。它能达到2.5 km/h 的行走速度,一次充电续航4小时。现代正在为 H-Mex 申请韩国和美国的医疗设备执照,计划在 2018 年取得相关许可,并将于2019-2020 年出货测试机器,收集病人和测试者的反馈。

超音波 +VR 技术,新生儿的相貌浮现眼前

在虚拟现实 (VR) 当红的时代,许多的应用都期望结合 VR。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导指出,巴西一家诊所通过一种新的超声波结合 VR 技术,可以让新生儿的父母在宝宝尚未出世前就能看到其影像。

该技术是将磁共振成像(MRI)与传统的超声波图像相结合,详细扫描孕妇子宫的某些区域,以提供胎儿的详细清晰的3D模型,之后,父母戴上VR眼镜,看到尚未出世宝宝的形体。父母甚至还可以通过3D打印,获得宝宝的3D打印模型。通过这项技术,医生有机会在他们研究的临床案例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并得到一个全方位的3D胎儿内部模型,借由视觉化功能来分享一些形态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