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戎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南京鼓楼医院原副院长 

2009年12月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召开,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受到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并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议题是会议探讨的主要内容。基于此,能够有效遏制气温变暖的绿色节能减排措施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整体国际趋势的推动下,医院建设的绿色节能理念也逐渐开始被各方所重视。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有4000余个建设项目取得了各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合计约 4.72 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医院约占2.32%。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一批批新技术与新材料得到推广和应用,绿色医院的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但是在潮水般的节能技术革新中,医院的运行过程仍然存在大量的浪费。首先,缺乏专业的能源管理团队,尤其缺少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器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无法根据建筑实际状况采用最佳的运行策略,导致建筑运行的高能耗;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节能激励措施的缺失,使后勤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建筑运行管理流于形式;最后,设备运行数据记录未定期分析,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造成设备运行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等。

我国已有 4000 余个建设项目取得了各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合计约 4.72 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医院约占 2.32%

因此,医院的绿色节能改造应根据医院耗能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合适的、特定的节能措施,有效降低医院建筑的能耗。首先,医院应有完整的建筑设施、设备的档案资料和运行维护记录,这是详尽了解医院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次,应对建筑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真实知晓医院的实际运行状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减少乃至杜绝医疗运行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员工、来访者的便捷与安全;最后,应制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室内环境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绩效考核,制定惩奖规则,切实保障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根本而言,绿色建筑不仅应为人们提供了健康、舒适、安全的居所,同时应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想,每栋绿色建筑,就如同人体的每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运行活动是健康的,人体才是富有活力的。

医养环境设计杂志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