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赛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委员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曾有位男士与我搭讪,他说:“你是建筑师呀,真棒!希望有一天,能住上你设计的房子。”而我认真地解释道:“抱歉,最好还是别,我是医疗建筑师,只设计医院。”同样,总有人在不断问我,医疗建筑师是不是以诊治建筑的问题为生啊?因此,每次在自我介绍时,都需要迎接对方如同遇见一个活体geek(发烧友 / 怪杰)的眼神。不过,身为医疗建筑师,我倒是梦想能住上自己设计的房子,亲身体验一下设计的效果,这个想法确实很 geek(发烧)!
小众却历史悠久的医疗建筑师
很显然,建筑师尚未被为大众熟知,更别说它的小众群体——医疗建筑师了,但其实他们由来已久。医院建筑复杂而专业,对建筑师有较高的从业要求,业主希望承接任务的建筑师能够具备若干医院项目的设计经验。于是,一旦进入了这个领域,建筑师们就可以连续不断地承接医院项目并以此为生了。
例如,20 世纪初期在中国设计了多家医院的美国建筑师哈利·赫西(Harry Hussey)。实际上,赫西的设计作品大多为教会建筑,其被人称为“传教士建筑师”。而医院作为教会主要建筑之一,赫西自然也积攒了丰富的设计经验。1919 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建设北京协和医院时,最初邀请了建筑师库利奇(Coolidge),但在反复斟酌了项目的难度后,库里奇向基金会推荐了更具医院设计经验的赫西。而在此不久前的 1918 年,赫西设计的国立北京中央医院才刚刚落成,这家医院是由在中国赫赫有名的英国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先生倡议并创立的。面对当时国内医院的落后面貌,伍先生立志建设一所堪与美国医院媲美的现代化中国医院。
事实上,赫西在北京设计的两所医院风格迥异,北京协和医院采用了中式的设计风格,引入传统的宫殿式外貌,目的是成为中国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北京中央医院则为西式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期望能与欧美诸州并列齐荣,为中国树立医院的典范。赫西的设计手法在中西风格间切换自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医院建筑设计在满足了基本的医疗功能需求后,在建筑外观形体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赫西有个生存妙招,就是在不同医院项目中使用相似的设计图,仅在功能和规模上稍加改动。例如,武昌同仁医院的设计,其从建筑平面到外观造型都同北京中央医院非常相似。恰如当代一位知名的朱姓建筑师,如果他所做的设计在项目中未能建成,就会在修改之后应用到下一个同类项目中。这是为何呢?他给出的理由是:精心的设计,是要为人所用!其实,我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设计院的设备工程师常说:“为什么建筑专业绘制的医院图纸看上去都差不多呀?”我常常回复道:“因为这样的设计,医院会很好用。”我想,“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实验性创新,不要也罢!这一点,其实在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的著作《建筑养成记》(How Buildings Learn)中有详细论述。
由医疗建筑大师黄锡璆博士设计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我们医疗建筑师的朝圣之地,这家医院设计的如此好用。过去,辛苦奔波去广州看病的佛山人开始慢慢选择留在本地接受治疗,医院骄傲地宣布,他们实现了当初向佛山市市长许下的让佛山市民实现在家门口能够得到不逊于省城大医院诊疗服务的愿望。为感谢黄博士,医院特地在入口广场为他设立了一尊铜像。我认为,这是中国医疗建筑师发展史的里程碑式起点。
北京中央医院
赫西在北京设计的两所医院风格迥异,北京协和医院采用了中式的设计风格,引入传统的宫殿式外貌;而北京中
央医院则为西式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期望能与欧美诸州并列齐荣
北京协和医院鸟瞰图
北京协和医院室内
那些无名者的坚守
好用而籍籍无名的医院和医疗建筑师大量存在。有些时候,一些拥有足够话语权的医院管理者跨行隔山地指挥建筑设计,把医疗建筑师当作画图匠,不采纳专业设计,只描述自己的设想。但是,一个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建筑师赖以生存的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小人物的认真和执着谁能明白?某年年底,我收到了一张定制的邮政贺卡,其画面内容再熟悉不过,这是我担任建筑负责人设计的一幢医院大楼。贺卡上写着:“请你留好你的作品。”署名为一位基建管理者。我回复短信给他 :“谢谢你,让我感受到工作中还能有这种快乐存在。”看,他能明白其中的不易!
若干年后,还是这家医院,请我回去对院区进行规划设计。当初的基建科员现已是基建处长了,他真诚地感叹道:“你们设计的一期工程真的很好用,二期更换了新建筑师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我把这些话转告给当初一起负责设计一期工程、现已远嫁到加拿大的总建筑师时,不做医院设计多年的她,很开心地说(东北口音):“那是,我们当初的设计,那家伙……”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和医生的接触较多,慢慢受到了医学气息的熏陶,医疗建筑师们会特别关注医学领域的信息。比如,黄锡璆博士的案头也总摆着大摞的医学书籍,他告诉我,如果如果想做好医疗建筑设计,就一定要多阅读医学的书籍,了解医学最新的进展。
医疗建筑师和医学的紧密关联还不止如此,在人人“闻咳色变”的“非典时期”,对抗来势汹汹的病魔成了一场决战。在患者入驻小汤山医院后,一些医疗建筑师仍需坚守现场,解决施工遗留问题。那一刻,我们和医生真正站在了一起。而为更好的理解医院功能要求,医疗建筑师还要勇于进入医院的手术室、解剖室和太平间等,以获得真正的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梦想有朝一日能住进某位建筑师设计的房子里,这句话用来跟建筑师搭讪有风险(万一人家只设计医院呢?),不过却适用于努力钻研医院设计的医疗建筑师本身。医疗建筑师有住进某位建筑师设计的医院里这样的梦想,应该不难理解了吧?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