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水中含有酸、碱、悬固体、有机物和动植物油等有害物质。 临床治疗、洗印和化验等过程产生的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其中有些具有致癌或致突变性,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 

为此,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了GB18466—2005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以加强对医院污水的控制和管理。济南市某大型综合医院,病房规模1600张床位,每天产生的医疗污水和生活污水1200m³。 

该院共有两套一级污水处理工艺: 一套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1”);另一套以生物接触氧化池为主 (“工艺2”);两套工艺的设计规模都为1000m³/d,实际规模为600m³/d。以该院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污水水量、水质现状,污水处理站工艺系统及构筑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水量测定

为掌握医院实际污水排放量,在4月份工作日和周末分别测定了1次水量变化情况,如图1。

由图可以看出,污水流量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均会有几次较大变化。大的流量一般出现在交接班及吃饭前后, 例如8:00~9:00、11:00~13:00、14:00~15:00、18:00~20:00。一般在凌晨2:00~6:00之间出现最小流量。污水流量的时变化系数1.41~1.54。比较二者的日流量可以看出,周四日流量1222.84m³/d,周日日流量814.41m³/d,前者大于后者。 主要是周日休息,用水量较小,因而污水量也较小;而工作日正常上班,门诊及病房人流量大,故污水量较大。

水质测定

根据污水流量的时间变化,选取污水流量的高峰时段(11:00~12:00)作为取样时间,4月初~5月中旬进行为期45d的取样检测, 主要测定CODCr,BOD5,SS,p H,NH3-N,TP,粪大肠菌群7个污染指标,分别选取了进水、 工艺1和工艺2的出水水质情况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如表1。

由表1可知,工艺1和工艺2出水水质CODCr,BOD5与SS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能达到设计要求。工艺1和工艺2的CODCr,BOD5和TP这3个指标的处理情况基本相当,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对于NH3-N来说,工艺2优于工艺1的处理效果。 但是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这与采取的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效果不理想有关 。 

出水水质中粪大肠菌群与细菌总数超出GB18466—2005《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 》。究其原因为ClO2周期性投加量不足或周期太长, 或由于第三方运营为节省成本没有按时投加足量的消毒液;再者可能是投药系统出现老化或故障致使无法正常消毒。 通过对比发现工艺2的出水水质要比工艺1的出水水质好,但是差别不大。

存在问题与对策

1、化粪池

化粪池存在问题是配水不均和清掏不及时。 配水不均主要是闸门的开启度不合适造成的, 应进行适当调控,尽量做到均衡配水。目前由于化粪的池污泥量35m³(含水率95%),清掏周期不应超过3个月。

2、工艺1

生物滤池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堵塞和布气不均匀等现象,空气扩散器上橡胶膜片的孔口均匀程度和橡胶老化程度都是影响其布气均匀性和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经过长期使用的曝气器内部严重堵塞,充氧性能下降较大,氧总转移系数、 氧的利用效率和动力效率分别下降了 57%,58%和59%。 应将微孔曝气改为不锈钢穿孔管曝气,这种改变对氧的利用率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却大大降低了曝气末端设备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 也避免了微孔曝气中常见的堵塞问题。

3、工艺2

从系统检查情况可以看出,该生物接触氧化罐存在曝气系统的破损、空气管路上没有气量调节装置、接触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曝气溶氧效率低、生物接触效果差、污泥生长不正常,以及运行和检修无法满足要求,故应彻底改造。 

针对医院污水处理仍然选择接触氧化工艺, 但应选用直流式接触氧化工艺,挂膜性能较好的填料。 建议对其曝气系统采用不锈钢穿孔管曝气方式。

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内容有所改动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投稿邮箱:wangshuo@zhuyitai.com

延伸阅读:

医院采用生化法-流化床工艺处理污水效果如何?

丹麦不仅有安徒生童话,还有全面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