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二园 董丽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国外有很多养老院和幼儿园结合的先例,德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了“一老一小”项目,目前成果显著。据统计数字显示,居住在“一老一小”养老院的老人,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传统养老院中的老人,而与老人相处的孩子更加懂得尊重长辈,语言表达能力也高于一般儿童。我们从空间布局、功能设计、植物配置以及景观小品和铺装四个方面综合提出养老院和幼儿园结合模式下室外景观环境的设计方法。
首先,在空间布局上,老年人需要有一定安静的生活环境,而儿童好动且活动较剧烈,因此应注意活动场地的动静分区。儿童活动场地适当增加面积,适合儿童奔跑,避免相互干扰;此外需注意活动空间的私密性和一定的围合感,可以选用自然植被代替人工材料来界定空间,隔绝外部的不良视线和噪声,营造安全的氛围,适应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最后还要注意场地位置的合理选择,将建筑布置冬季主要风向的上风向,场地位于建筑南向,保证场地冬季户外条件的适宜性。
其次,在功能设定上,可以设置适宜老年人和儿童的益智学习区供老年人和儿童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和学习,增加种植园等让老年人和儿童一同参与,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长,同时培养老年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认同,体验种植的乐趣;儿童和老年人对于运动的强度要求不同,因此要分开设置,针对儿童可以增加动感活动区,增加游乐设施、沙坑等,适应奔跑、追逐等活动,老年人则以坡道、台阶等场地高差设计为主,适应缓慢运动的特点,以达到一定的康复锻炼目的。
再次,在植物配置上,首先要注意不同季节植物的合理搭配,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增加冬季户外活动的可能;其次注意采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或花卉,增加老年人和儿童的色彩感知力,同时暖色系的植物给人温暖活泼的印象,可用在活动场所周围,而冷色系则营造安静的氛围,降低脉搏频率,可放在学习场所周围;再次还要注意增加具有治疗作用的芳香类植物,同时训练嗅觉的目的;露天的活动场地可在休闲座椅区适当孤值小乔木等,防止夏日暴晒;种植区的植物可选择乡土植物,增加成活概率,培养老年人和儿童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群植时,则要注意地被、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层次分明;最后要避免注重对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有害的植物,如多刺植物、有毒植物等,避免受伤。
最后,在景观小品和铺装上,重要的位置放置简单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雕塑,构成视线焦点,培养注意力、想象力和触觉感知;在铺装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及色彩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形成清晰的界限,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提示和引导作用,此外由于老年人和儿童都十分容易摔倒,所以还要注意采用弹性铺装,尽量减少伤害。
老年人和儿童生理心理分析
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和各项身体机能的下降,会产生不适应以及各种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可分为心理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
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生活方式转变引起的孤独、缺乏安全感、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征,而生理方面则表现为:视觉感知力和调整能力下降、声音辨识力降低、嗅觉和触觉衰退等感知系统问题、平衡力下降和易受伤等运动系统问题、换气能力减弱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抵抗力下降等呼吸系统问题以及反应迟缓和认知力下降等适应能力问题。
儿童的心理感知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集中于色彩、空间和形状三个方面。他们喜欢鲜明亮丽的色彩,尺度变化的空间和几何规则的形状,观察力和注意力不够成熟,往往受到环境、情绪和个人兴趣的影响较大,更需要体验性的景观加以引导;而幼儿的行为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即兴性,自发性和随意性,从宏观上看,一般反映为爱游戏、爱模仿、爱自然和爱交往。儿童在生理方面需要新鲜的空气、适当的光照来促进发育,需要较大活动场地来锻炼身体,但是自我保护意识弱,容易摔倒且免疫力也比较低下,此外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尺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和儿童既具有身心上的相似性,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心理上,二者都有社交的要求,老年人心态悲观而儿童则可以给老人带来活力,此外充满活力的色彩、认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也是共同的需求,但是注意力不集中是两者的通病;在生理上,两者的共同点是免疫力低下、平衡感差和易受伤,需要良好的环境质量、丰富的色彩和视觉行为引导,此外二者都有对于活动锻炼、阳光等的需求。
Zonnehuis 养老院花园景观: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处住区养老院,设计师通过景观花园的设计,提升整个社区的空间质,同时兼顾养老院的康复景观设计,养老院与其周围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被建筑隔开的花园广场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
在空间组织上,新旧养老院分别位于养老花园的东西两侧,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半封闭庭院空间,满足老年人对于私密性的心理需求。新旧建筑通过一个条形的玻璃长廊相连接,构成独特的步行空间。
康复市花园鸟瞰
在功能上,整个庭院由露天活动平台、玻璃长廊、活动坡道台阶、游戏场地和各个主题小花园组成,露天活动平台供老人日常闲聊,提供充足的日晒,玻璃连廊由钢架和透明玻璃构成,造型如同漂浮的树叶,与花园植物相呼应,为了照顾罹患痴呆症的老年人,还特意修建了用于锻炼的阶、坡道和游乐场地,小花园则种植各色植物,还增加了一个玻璃温室,老年人可以在其中进行园艺活动。
露天活动平台
在植物配置上,场地内部多为多年生植物,以绿色为主色调,间插各色花卉,形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的活力景观,且多以低矮的地被和灌木丛为主,视线开阔,且在中心花园处进行微地形处理,营造身居野外的意向,有利于老年人心情舒畅。
玻璃连廊
在景观小品和场地铺装上,一些局部的小雕塑等形成视觉焦点,可进行注意力锻炼;木质座椅正对前方的坡地景观,此外还通过不同色彩和纹理的地面铺装来划分不同的场地空间,形成有效的引导标识,帮助老年人识别不同的空间和路径。
色彩丰富的小花园
日本埼玉 Yutaka 幼儿园:
这座设在日本 玉的幼儿园是在有50 余年历史的幼儿园重建计划中诞生的。设计者从幼儿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出发,把幼儿园解读为“幼儿的庭园”,希望在其中容纳幼儿的种种活动,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让他们自发地从环境中获取知识,激发思维。
在空间设计上,设计师采用了空间密度区分的方式,通过景观以及家具的布局,区分出三种密度互不相同的花园空间:“运动花园”、“寂静花园”和“屋顶花园”,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孩子有机会选择共处,互动或者分开活动,呼应了孩子喜欢伙伴、热爱交流的天性的同时,降低了意外的发生的概率。
三种花园之间的界限按照各自设计的活动性质用硬质铺地,草皮和木制地板区分开来,形成清晰的场地界定,又不会阻碍不同场地之间的交流。
景观分明
在景观小品的布置上,多采用和简单而富有象征的几何造型入手,如寂静花园中红蓝色搭配的基本屋造型景观。在植物选择上则用选用低矮的树苗配合大片草地,提供了绿色的环境又在不大的场地中保留了足够的阳光,显得简洁而富有生机。
寂静花园
设计又从幼儿的认知和身体尺度出发,设计了山形的墙壁。墙壁的上半部分被挖空,通过有规律的图下圆弧来激发幼儿对几何物体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控制他们的视线来引导他们的活动;而成人则可以对空间一览无余,方便了对幼儿实施开放式的管理。
Yutaka 幼儿园还使用了高反光的天花,通过光线的反射将户外的景色以及在户外活动的儿童的景象引入到室内。孩子们在室内也可以通过观察感受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化,并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活动了解其他人的活动方式,体验人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从而自发地建立适宜的社交习惯。
山形墙
医养环境设计编辑:侯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