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南新院,拟建医院占地面积约102亩,按照9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设计。医院采用“整体规划,分期施工”的方式。一期建设为门急诊楼、医技楼、地下停车场及辅助设施。二期建设为住院楼、保障楼及地下停车场等。医院东侧可作为医院远期发展用地,满足医院更长远的发展需求。

新院计划建设后,门诊每日就诊容量达2500-3000人次,住院部总开放床位达到1200张左右。第一期建设内容主要为门诊医技楼包括门诊医技楼、地下停车场及辅助设施。 第二期建设(现未立项)包括住院楼、保障楼等,完成后新院区总面积约为128000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9100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37000平方米。

1、设计理念

1)“医疗、环境、现代、发展”理念: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个区域内业务能力第二大的综合医院,规划布局要从城市总体布局和今后的发展出发。既满足区域内患者的就诊需求,又要结合今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流动性人口服务。同时,随着医院医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专业领域还会吸引更多周边区域的患者就诊。

因此,在建筑的选址、布局、交通组织,以及建筑风格文化与周边及整个城市空间的协调与互补是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但在设计中要达到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同时还要体现本医院的特色,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预留空间。

2)“安全、高效的医疗空间”理念:

医院本身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在平时以及出现重大疫情和人类生命危机的情况下,医院应该是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空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医院的急重危病人的绿色通道、在发生重大疫情时部分区域可完全隔断,用于传染疾病的防控;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时,医院部分可用于救灾室内急救(如大地震),并在适当区域留有室外紧急救护区域。并且考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功能的合理集中。

在医院的重点控制部位,合理地进行分区控制、通道隔离。实行急诊急救分离、成人儿童分离、健康病患分离、传染隔离等流程布局。设计单独的出人口及辅助设施设备,合理地分配新风排风及负压梯度。通过对每一个专业的流程规划,使医院的运营效率达到最大化,充分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使医院真正成为一个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医院。

3)“社会、心理、生物模式”理念:

中国医院正经历着从管理型到管理经营型的转变,医疗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在医院设计中,“以人为本”成为了主要的设计原则之一。根据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的门诊高峰人流密集、护理单元床位数多、就诊时间短检查流程长、病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等弊端,在医院的功能组团、区域流程、候诊空间以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合理的分区候诊避免了人流的集中,局部的双通道设计解决了医患分区问题。将需要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合理集中,提高了患者的就诊质量和安全。

在设计中,不但考虑以患者为本,同时兼顾医护工作者的利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真正做到全面均衡的“以人为本”。 在医院环境上,要充分体现医院的特色,通过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在交通组织适当的节点部位,为就医患者提供完善的问询、休息、等候、服务等公共空间。充分体现了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尊重。

4)“绿色医院设计”理念:

绿色医院是将可持续理念引入医院建筑的结果,是未来医院建设的主导趋势。近年来,为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医院评价记住细则》。

在设计中,通过采光井、内部式院落等形式,充分应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降低能耗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充分利用优良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一次性投资和今后的运营中降低成本,节能环保。在照明上采用低能照明产品,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已产生的冷热空气供应医院街的大空间,节省能源。突出环境特色,创造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绿色医院。经济、实用性,遂宁市作为内地三、四线城市要充分尊重当地民风和经济,把握好建设设计的经济性、实用性。

2、整体规划布局

依据对医院内涵和基地现状的分析,基地呈东西长边的矩形用地,四面环路,南侧、西侧为较宽的主干道路,考虑到上述因素以及主要人流与沿街形象面,结合将来可能的公交站点设计,将医院的主入口置于用地的南侧,并在基地北面、西面及东面分别设置急诊入口,住院入口、污物出口及行政后勤出入口。

该医院布局设计中采用内收集中布局的方式,为门诊、急诊及住院楼充分预留广场空间,同时尽可能的释放东侧空间形成大面积公园。

通过对医院的功能研究比较,在主体医疗区的布局上,采用门诊、医技、住院楼呈“品”字形的布局方式,将医技、门诊、住院楼等几大功能模块通过宽敞明亮的医疗街组织起来,这样的布局方式明晰地串联起各个医疗功能区并形成良好的视线空间架构,使站在一点就能清晰的看到目的地,避免大型医院迷宫式的寻诊路径。

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区分、内外有别、模块化灵活可变、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在主体医疗区、后勤生活区等每个区域都设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各个功能块有机的组织在一起,营造出现代化的“医院城”,并通过高效、便捷、宽敞、明亮的“医院街”联系各功能空间,有效缩短病人就诊路线和流程,通过“医院街”和灰空间以及生态型的屋面设计,创造全新的、风格优美的、舒适的、现代化的“绿色医院”。

3、建筑设计

1)模数化柱网

医院的高速发展带来医院的常变形,设计中使医院的规划高适应化,引入模块化设计,柱网采用8米1乘以8米4的模数化柱距,有利于日后医院的功能调整,并适用于地下室各方向停车。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 四层平面图

2)安全高效的医院

医院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设计要使其在运营中具有可控性,对内避免交叉感染,对外避免环境污染,所以,设计时,优化了使用流程,明晰了动线,互不交叉干扰,提高了效率。

2)现代化医疗街

设计中采用了现代化医疗街体系,即可方便门急诊区,医技区和病房区。流线简洁明了,看病检查路径最短。

3)医患分流

设计中遵循医患分流原则,病人和医生分别从各自的入口和专用通道进入医疗区,严格分流分区控制,减少了交叉感染,可以从容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4)健康人群与非健康人群分流

将儿童保健及健康体检项目独立设置,使健康人群彻底与病人分流。

5)资源有效共享

设计时充分考虑相关科室就近布置,如内科与功能检查科,就近布置,产科与产房就近布置,门诊输液与门诊药房相连布置;手术部与病理科和输血科上下对应;手术部和中心供应通过洁物专梯和污物专梯垂直联系,避免二次污染;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避免人员的重复分配,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如门诊输液与儿科输液共享,手术中心,介入中心与门诊手术共享,共同形成综合手术区。

在地下一层设置物流中心、中心药库、物资库房统一就近布置方便医院的物质采购与物质发放统一管理。

6)人性化的医院

贯穿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原则为医院的使用者创造舒适便捷的就医工作空间。

7)绿色医疗空间

设计注重自然采光通风,门诊医疗区设置了多个采光天井,又将绿色和阳光引入建筑,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明亮舒适温馨的绿色生态环境。

8)二次候诊模式

通过一次集中候诊厅,和二次候诊廊,实行患者分级候诊治疗,方便管理,提高就诊效率和舒适度。一次候诊靠近医疗主街景观庭院和各门诊庭院,使候诊空间开敞明亮易于辨识,患者在候诊时能够欣赏到优美景色减缓患者紧张的情绪。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

9)电梯设置

病患和医护人员各自有专用电梯,医患分流,并有效的缓解了人流物流压力;同时住院部患者电梯进行分区分层设计,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

10)可扩展的病理单元

设计当中每个病理单元以45床设计,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需要,本次设计预留一定的空间,每个病理单元可以扩展到60床位,以适应医院未来的突发需要。

11)绿色医院建筑

贯穿“四节一保”即节能、节水、节材及节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理念,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实现绿色医院的设计目标。

12)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稳重大气,微弧形的门诊入口和住院楼体现了医院的柔性设计,在建筑的造型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从呵护生命,关爱心灵的角度一改以往医院棱角分明带来的硬朗、冰冷的视角效果而以柔和的曲线,清新的色调代替。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空间造型处处显示出艺术化的处理,柔化因患病带来的紧张情绪。建筑立面简洁现代,整体采用横向线条关系,显得统一大气而又舒展。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前沿丨适老综合体该怎么做?

一文解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