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段子,但此言非虚!

近日,媒体推出“全国各医院手术量排行榜”,果不其然,全球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一次榜上有名,且高居第一!年手术量21万台!比第二名华西医院的手术量多了7.5万台 !

(部分数据)

有人问了,那21万台到底意味着什么?

童鞋们,有没有想过,21万台,意味着郑大一附院每月有17500台手术,每天就有575台!!!

看看每天守在手术室外等候的家属↓↓↓焦虑+人挤人!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郑大一附院神秘手术部!看看真实的门内世界!

▲无论是在医疗圈儿内,还是在广大民众心中,郑大一附院都是全国知名专家的聚集地,河南省内殿堂级医院。

其手术部拥有着全国顶尖的手术配备与规格,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手术室,而对于“绿衣战士”们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令人好奇与兴奋,视之为神圣的地方。

▲在2号楼住院部内,一个神秘地独立空间,上下三层 ,15000多平米,77个手术间 ,是住院病人手术的集中地,连里面的空气都被时时净化,几页密密麻麻地纸张是今天一天的手术排程,450台左右,但这还不包括门诊手术(门诊10个手术间、介入10个手术间、急诊2个手术间)……

其最高日手术量达到554台,2014年年手术量19万余台,三、四级复杂手术超过30%……

▲早上八点半左右,医生们查完房,处理完医嘱,就来到手术室,接下来的大约12个小时,他们都将在这里奋战。

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组成了三剑客,缺一不可!

▲我们认为的麻醉医生只是打麻药,其实,郑大一的麻醉医生从接到手术通知单的那刻,就去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情,评估麻醉风险,选用麻醉方式,交代麻醉注意事项……

手术中,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补液量……

▲郑大一附院手术部300余名护士“常驻”手术室。

作为医生身边的最亲密“战友”,手术室护士也需要不同寻常的毅力和坚持,手术室的护士们走路都特别快,往往是跑着备台,否则来不及。

▲她们参与手术的全过程,专注于主刀的每一个动作,预备好主刀医生下一步所需要的东西,长年累月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属于他们的崇高默契。

▲做手术既是技术活儿,还是体力活儿,且大部分手术都需要站着完成。他们经过多年的历练,才有资格走上手术台,这医路的艰辛,让他们丝毫不满足于休闲,而是更愿意将自己精湛的医术,服务于更多的患者。为什么他们的表情总是那么严肃?那是因为他们连开玩笑的时间也没有。

除了手术、门诊、住院病人,郑大一附院的医生们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让医术绵延、传承……

▲记者穿上整套的铅衣,举步维艰,头重,身上更重,仿佛远比医生口中的30多斤更重,看这坚固的衣架,都被压弯了,更何况医生的身体,穿上它们,站立10多个小时。

“7点从家出发,查房、处理医嘱,8点半来到手术室,然后做手术做到前半夜。”“衣服里全是铅,太重了,老是腿疼。”“一年体检一次,看看自己吃了多少射线。”腔内血管外科医生丁鹏绪很幽默,笑着说着这些,仿佛是家常便饭,我们却湿了眼睛……

▲“孩子,你妈妈来接你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吗?”小红帽俯身,尝试叫醒术后的男孩。

手术部每个楼层都有麻醉恢复室,每室一名麻醉医生,若干名麻醉护士,15个床位,每床配有呼吸机,手术一结束病人就送进来,不用在手术间等待苏醒,加快手术周转,也能保障麻醉恢复期安全。

▲还有巡检、保洁等,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完成着每天手术室里的“协奏曲”,而像这样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态度……

▲在手术部,有专门供手术医护就餐的地方。午饭时间到了,医生护士们忙了一上午,体力消耗比较大,吃起饭来,让人感觉特别香。

▲吃饭时聊聊,两句玩笑,一分感慨,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们也有着专属的幽默,“虎皮帽”医森~头上的小草,有没有萌萌哒呢~~

▲刚吃完饭,医生们就开始了下午的忙碌,在换台间隙,一位医生告诉说:“我们不是神,并不能保证每一台手术的成功,可是只要在手术台前,我们都会尊重台上的患者,尽力为他们治疗。”

常年的工作,虽见过太多生死离别,但医护们面对不少患者,尤其是小孩、年轻人,依旧会心痛,可谓“内心澎湃”,但手下的工作依旧平稳。

▲1996年,护士长郑元就来到了郑大一附院,这一干就是近20年。负责整个手术室的协调工作,每天几百台的手术,不允许出半点差错,有时候,她会笑称自己是灭火队员,处理紧急事件;但也有人说她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手术间,全国第三家,3.0T规格乃国内第二家,整个手术间造价近1个亿,全球最为前沿的手术平台,用于神经外科脑肿瘤切除手术,能够提供精确的术中定位、实时导航,达到真正的精准手术,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郑大一附院手术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手术室,手术间99个,其中20个百级手术间,10个六面防辐射手术间,平均面积近50平米,配备最先进的基础设备和各专科的先进设备。

▲晚上的手术室,和白天并无两样,依旧灯火通明,机器的滴答声、手术的器械声清脆可闻。医护们还在认真地完成着每一台手术,每个人仿佛练就了“四得”功——站得、憋得、饿得、忍得……

▲虽然没有规定上下班时间,但对于手术室的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有准时上班,没有准时下班的。

“连续工作20小时成了家常便饭,女研究生累到半夜,坐在手术室大哭。 ”这是记者曾经听过的手术室故事,但在这里,却是事实,只是没有见到那泪水,也许是流在夜深无人时,苦,自己吃……

▲如果手术对普通人来说,是刻骨铭心或是永生难忘的,而对于“生活”在此的2000多人,是再普通不过,但他们丝毫不减其凝重与神圣的态度,更将其视为奋战的精神之渊;

如果用手术“工厂”来形容这里,“绿色制服”们也许是最苦最累的“工人” ,他们严格遵守着管理与纪律,常常一站就是十几小时,没有固定的午饭时间,没有舒适的座凳,每天还要受到各种仪器的辐射,他们不生产产品,却挽救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些生命的维护者,用自己日复一日的青春给众多濒临绝望的家庭重筑希望!

越走近,心中的敬意越多……

延伸阅读: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的建设经历,统统告诉你

上海最美的古典医院建筑,没有之一

一文攻破社会办医疗机构审批流程,全部打包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