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综合医院为缩短人流、物流等流线,提高医疗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常见的布局模式有以下几种:
1、王字形组合
王字形是在传统的医疗框架体系发展形成的模式,即采用门诊在前、病房在后、医技居中的布置形式,一般病人活动为纵向流线,其中医技为十字中心(图1)。将几个王字形横向并列组合为一个综合体,每个王字形为一个医疗中心,共享大型医技设备,一般患者活动流线是纵向的,[3]其优点是可减少患者流线交叉感染,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医技区流线较长,整个医院没有清晰明确的主线,较分散,医院内部导向性较差,易造成就医者迷失方向。图2为王字形组合模式在某医院中的应用。
2、放射状多医疗中心式
放射状多医疗中心式适用于在大型医院原址基础上的改扩建项目,以现有医疗设施体系为中心,改扩建出适合医院发展需要的专业医疗中心(图3)。每个医疗中心都有各自相对应的门诊和住院单元,共享原有的医疗设施,降低交叉感染率,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线。这种布局方式的缺点是医院总体建设规划不足,扩建过程中需要在新建的医疗中心单独设置门诊和医技,造成医技利用率的下降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图4为西京医院的布局图,西京医院经过70多年的发展现已床位3218床,属于典型的放射状多医疗中心式布局。
3、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
“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是在组团分中心的基础上加上一条清晰明确的主街,各组团既能做到分区明确,又能通过主街相互联系(图5)。医院内各分组团共享大型医技或手术中心,出现如心血管中心、脑血管中心、外科中心、内科中心、耳鼻喉及杂病中心等大型医技专科组团模式。这种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超大型医疗建筑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是设置多个中心时,医技和手术区之间易形成过长的流线,它们与各中心内部之间的物流运输流线也会过长。图6为某医院“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布局。
4、医疗城式
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在考虑建设大型的医疗城,如广州、成都、天津等地。这种形式类似于大学城,集合好多家医院迁建或新建医院以形成大的规模,各医院独立运营,这是应对目前超大型医疗建筑发展诸多问题的一个解决方式。医疗城在国外较为成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休斯敦德州医疗城(图7),占地6000余亩,建筑面积263万m2,包括医疗区、教学区和公园三部分,其中医疗机构有47家,每年有超过550万患者前来就诊。这种建设模式能够集中优势的医疗资源,在区域形成大的影响,但是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和医院,对于建设的区域要求也较为苛刻。
5、医疗主街+ 组团分中心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
1)项目概况
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定新区医院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省二院),是河北省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图8)。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定新区医院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医院以四川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总用地面积为32.7ha。南区设计为教学、科研、后勤区及医疗发展用地,北区设计为医疗区,日门诊量约1万人次,病床2800张。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为60.2万m2,属于超大型综合医院。由于资金和建设面积的限制,结合本医院的特点确定采用“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的布局方式(图9,10)。
2)设计原则
在“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建设模式基础上,改进医技与各组团间过长的物理距离,采用分组设置方式,依托现代化智能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等技术平台,缩短病人就诊和物流流线,减少院内交叉感染,节约成本,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
3)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的医疗综合体设计
整体设计采用一条医疗主街(25m宽)序贯式布局,将门急诊、大型医技、病房串联,并按照省二院的医疗科室特点及功能分区要求,形成多组团分中心式布局,分为门急诊分中心、专业病房分中心、医技分中心和手术分中心,各中心设有独立出入口和交通体系。
将商业休闲主街概念植入医疗主街设计中,形成简洁的路线、休闲的氛围,体现了医院中人性化的考虑。这种规划结构有利于医院的分期建设,缓解院方的资金压力。
门诊分中心
由于门诊人流量最大,因此将门诊集中设计,成为门诊分中心,设于主街南部(图11),各科门诊+门诊医技(小医技)形成一个组团分中心,来实现医院“一站式”服务,使患者进入一个诊区后在同一诊区基本解决挂号、收费、诊查、处方、打印结果、取药等各个步骤,减少患者、医护人员的往返流线,有效控制疾病的交叉感染。
急诊急救自成一区,并配置急诊必备的大型医技设备如DSA、高压氧舱、检验部、手术室等,保证急诊部24小时工作。
医技分中心
将大型的医技设备和科室,如DSA、MRI、CT、手术部、中心检验等集中设置,位于医疗街中部,提高大型医技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控制成本,在各专科病房单独设置较为常用的小型医疗设备的医技中心。
六个病房分中心+手术分中心
六个病房分中心是由病房楼和病房医技组合而成的6个组团,分别为心血管中心、脑血管中心、外科中心、内科中心、耳鼻喉及杂病中心等。手术部设计60床,并根据需求分为4个模块,分别对应6个病房分中心和门急诊分中心,方便管理运行(图12)。
分设药房和配液中心
每一个病房分中心设有单独的药房和配液中心。利用药物配送系统缩短药物配送的流线,提高传输效率,还可以降低差错、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总之,选择适合的设计模式是确定超大型医院建设方案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超大型医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设计模式适用情况及各自优缺点的分析,结合省二院的医疗特色和建设条件,确定了采用“医疗主街+组团分中心式”的建设模式,希望本项目的设计能为超大型医院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注释:
分散式布局方式指门诊、医技、住院分为4栋或4栋以上者;集中式布局方式主要是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部通过垂直空间的组合形成综合性单体建筑。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不得不看,医院改扩建工程遇到的那点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