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是我国医疗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好医疗资源“一盘棋”,医疗服务才能有“辐射力”。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明确,到2020年,依托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逐步实现区域分开,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年初确立落户京沪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在节前就明确落户上海和北京,以一南一北的格局形成辐射效应,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联合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共同构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效果图
根据建设方案,未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院区)坐落于地处浦东新区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毗邻康新公路4365号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将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带动全国或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协助制定我国儿童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指南和行业规范;组织开展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立儿童重大疾病监测系统,确定儿童健康问题研究的学科发展方向。
该中心将从国家层面组织国际顶尖水平的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从而引领我国儿童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来看,无论是通过自我建设还是与外省寻求合作,各省早已“摩拳擦掌”,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河南、山东跃跃欲试
河南在“十三五期间”计划优先打造6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为:心血管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郑州儿童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建设主体单位——洛阳正骨医院。
山东省也将在济南、青岛努力建设2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国家级医学城),实现双轮驱动,协同发展;重点建设肿瘤、眼科等10个左右的专病专科医院,形成在全国有较高学术地位、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专病专科特色;创建100个左右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转化。
广东省、重庆市积极探索
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实施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广深医疗卫生高地,力争全省有1所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医院和若干所专科医院或专科医疗优势明显的综合性医院,跻身国家医学中心和华南区域医疗中心。
重庆市在综合医改试点启动会议暨2016年医改工作会议上,也明确了为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将探索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福建省寻求合作
去年,国家卫计委所属(管)的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别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一对一”合作共建关系。
“十三五”期间,国家卫计委将协调三所医院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协同优势的特点,帮助福建三所医院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培养一批领军人才、突破一批难点技术、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分级诊疗。
各省的积极推动,无疑使六大区域内的专科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人才建设将是发展建设的下一个着力点?
有人认为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果没有均质化的医生培养,不对患者的就诊自由度进行限制,会将患者引向顶级医院,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所以在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不仅是依靠硬件技术,也要在人才培养上着力发展。
如果你对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什么见解或感想,可以在下方进行评论,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