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曾说今后阿里想干的就是健康、快乐两个产业。马云也不是过过嘴瘾,马云的野心也在一步步的实现。马云花10亿元收购中信,改名 “阿里健康”,以此凸显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截止2016年“未来医院”已覆盖全国90%省份。而那时的王健林开始撤离房地产,全力打造万达金融帝国。
时隔一年,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健林在第47届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不动产虽然很赚钱,但是不动产的现金流不持续、不稳定,我们需要转型。”
万达计划在中国建连锁医院。王健林分析称,中国的医疗过去是官方独家,一年前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搞综合性的医院,并且允许外国医师到中国来执业。几个月前刚刚又有一个规定,就是医院的医生也可以自己经过批准私人出诊,到外边去看病增加收入,所以这些都是很大的变化,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2009年新一轮深化医改启动后,2010年,国务院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放宽对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准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的准入、行政规划、税收、医保等多方面细节,逐步破除制约民营医疗的障碍。
一系列政策解绑与鼓励下,国内民营医院数量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2,166个,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0.31%。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4,049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5.48%。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5,303个,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6.35%——预计2017年国内民营医院数量将达到1.9万个,未来5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42%,2021年数量将达到4.6万。
借着政策的春风,拥有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早在2016年1月6日就已经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 Limited,简称IHG)签约合作,万达将总投资150亿元,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这是中国企业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这也被视为万达进军医疗的开始。
IHG是全球顶尖国际医疗集团,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英国,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管理450多个医疗项目,客户包括22个国家政府、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全球的高端客户群。
据悉,中文名为“英慈万达国际医院”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投资80亿元;成都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投资50亿元;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投资20亿元——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IHG将确保三座医院的运营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等国际医疗机构认证。
现阶段,除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计划2018年7月开业外,成都和上海英慈万达国际医院都已经先后开工。对这一投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引进国际医院是万达在中国的创新,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
有意思的是,他的儿子,被称为“娱乐圈政委”的王思聪,除了在电竞直播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有投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注册于2009年12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王思聪100%控股这家投资公司。2014年4月,瑞尔齿科获得以新天域资本领衔的,总计7000万美金的第三轮投资,其中就有王思聪的普思资本。
此外,王思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过对投资医院的兴趣,并称已考察了全美排名前十的医院,计划在北京的东边建一所一流医院。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