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这也是河南首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中,省、市、县各级公立医院乃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都有了一些清晰的指标。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指标可能会对医院的发展带来调控?

在说这些指标时,我们先来认识《规划》中的一组概念。

《规划》中第三章“总体布局”第一节“机构设置”中称,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军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

指标1:1个县设置1所县办综合医院、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

《规划》指出,县办医院设立要根据县级区域常住人口数,原则上1个县域内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等)。50万以上人口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或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

分析:河南有不少人口大县,比如固始、邓州、上蔡等县(市)的人口均过百万,可根据《规划》说明,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或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

指标2:常住人口每100万—200万的市,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

《规划》明确指出,设立市级医院要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服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每个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

《规划》对专科医院发展也做了规定,指出在市级区域应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心血管、传染病、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

分析:根据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除济源市外,河南其他省辖市人口均过100万。其中,郑州以常住人口956.90万居首,按照《规划》,郑州至少可设立9—18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

指标3:每1000万人口规划设置1—2个省办综合性医院

《规划》指出,省办医院设置应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0万人口规划设置1—2个省办综合性医院。同时,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妇产、肿瘤、精神、心血管、传染病、职业病以及口腔、康复等省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在全省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分析:根据《规划》说明,目前,河南有以下省办医院,分别是——

◆16个综合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省直第一医院

河南省直第二医院

河南省直第三医院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医院)

黄河中心医院

河南省职工医院

◆5个中医类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6个专科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省胸科医院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省职业病医院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

《规划》指出,以上省办医院,在“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控制在0.49张,医护比高于1:1.25、床护比高于1:0.6的原则来发展。同时,1省办综合性医院床位规模原则上不予增加。

《规划》同时指出,省办医院可以在新建城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建设分院,以合理优化结构,调整资源布局。而对于单体床位规模偏大的省办综合性医院,适度减少床位数量或合理优化结构并向医养结合、儿童、康复、特病专科、教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向转型。

分析: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编”郑大四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与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合作,投资20亿元共建河南省人民医院平原医院。省内两大龙头医院在扩容上先行一步,都把目光聚焦医疗资源薄弱区域。

指标4: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4张的,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规划》指出,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4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县域内新增床位重点向妇儿、产科、中医、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倾斜。

指标5:省办综合性医院单体规模不超过1500张

严控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是近些年来医改的重点。无论国家相关规划还是河南版《规划》都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对现有单体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公立医院要适度下调。

其中,县办综合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以上人口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

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500万以上人口的省辖市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

省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新建医院或医院扩建后,单体床位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分析:根据这一单体规模控制原则,目测很多医院都属于“超标”运行,特别是省办综合性医院和部分市级医院,动辄单体开放床位3000多张,有的甚至达5000张,一旦政策严格限制床位规模,医院就要面临转型发展。

因为《规划》明确提出,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必须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超过12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必须报省卫生计生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对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数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的公立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种形势下,床位数超过规定的医院,可以探讨优化存量,向妇儿、产科、中医、精神、老年病等领域倾斜。会否抢占先机,就看各位院长的眼光了。

指标6: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配置低于1:0.6的医院,原则上不再增加床位

《规划》中还特别提出要动态调控公立医院规模。比如,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9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配置低于1:0.6的医院,原则上不再增加床位。

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8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时,可减少床位编制。

“有打就有赏”,《规划》还指出,在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规模时,特别是控制医院规模时采取正向激励原则,鼓医院向内涵管理型、临床研究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型转变。

分析:2015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目标管理运行情况显示,2015年全年,全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44天,其中二级为8.53天、三级为10.93天,108个县(市)人民医院平均住院日为8.15天,平均住院日是否达到此标准,各级医院可自行对照。

而床位使用率,2015年全省71所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103.87%,其中,三级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104.09%,三级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102.84%。这里面,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超过110%的有13所;100%-110%的有12所;93%-100%的有9所医院;达到国家要求的有37所医院。

全省263所二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89.3%,二级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88.82%,二级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平均为93.64%,二级医院床位使用率超过110%的有23所医院。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公立医院发展要改变单纯追求规模化的方式,向精细型、集约型转变。对于县办医院来说,要根据县域内人口年龄结构、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以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为目标,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健全临床科室。在具备能力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放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制。

而市办及以上医院,要充分考虑分级诊疗形势、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域外转诊情况等因素,改变过去外延式为主、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合理布局区域内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错位发展。

指标7: 2020年河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将达到1.2张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室、门诊部(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6—2020年咋发展?有哪些目标?《规划》对此做了明确如下:

A.2020年时,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选择1/2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成中心乡镇卫生院。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覆盖人口较多的跨区域地区,建设一所县办医院分院。

B.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地区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依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C.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新型农村社区设置1所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D.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按市场调节走。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做了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0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等床位的配置。

指标8:社会办医院服务量要占到全省总量的25%左右

《规划》对社会办医院的发展也进行了明确。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使社会办医院服务量要占全省总量的25%左右。

表1  河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表2  2020年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

表3 2020年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执业(助理)医师和护士注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