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2009年调整时隔七年,国家再一次启动了医保目录的调整。有业内人士指出,医保目录的调整,将对药品市场布局和营销手段进行利益重排。
时间依旧紧迫
根据通知内容,征求意见截至2016年10月12日,而医保目录调整则需要在2016年底完成,2017年修改完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规范的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即医保支付价的制定。
从时间看,此次调整时间亦紧迫。2016年还剩下三个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收集后到公布需要近一个月时间,两个月要完成医保目录调整,一年内完成医保支付价的规则。
2009年医保目录调整于当年7月份启动,11月完成,共耗时4个月。当时调整后的医保目录收录西药和中成药品种共2151个,新增260个品种。当时还涉及到基药目录问题,2009年是将基药目录的307个品种全部纳入甲类药品,并且各省不得对甲类医保品种进行调整;而乙类品种则可在国家规定目录基础上调整15%(增或减)。
药品怎样才能进入医保目录?
遴选的药品必须要符合基本保障、兼顾城乡、使用范围明确、费用可控等四个基本条件。
根据目前传闻,已经进入15个以上省级医保增补目录的产品自动进入遴选目录;已经被收载入各类循证医学指南、临床治疗指南的产品将被纳入遴选目录;性价比具备优势(包括多竞品品种、国产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时间较长临床认可的)的产品也将被纳入遴选目录。此外,“辅助用药”也有被踢出目录的风险。
以往人社部的遴选标准还包括:医保目录药品必须进我国药典;凡纳入目录必须是治疗性药品,排除主要起营养滋补作用的一些药品类别;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好,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新药尽量进入;进入多数省区医保目录的药品。
以上条件从侧面反映目前在医保目录中标注“辅助用药”的药品在临床使用上有其一定需求,但是预计要保留其在医保目录的位置,还有待临床证据的补充。此外,要进入多少省区医保增补目录才算多数以往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
医保穿底,新药进医保将被严控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再今年2月26日所发布的消息,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基金“穿底”风险日益凸显。
预计本次医保药品目录的增加和剔除后费用的变化压力也会经过人设部的测算,总体来说,人设部期望医保目录扩容所增加的支出与医保基金总盘子相比所占比例不要较大,最好不要为医保基金带来太大压力。
从这种角度而言,独家的新药产品进入医保的数量将会被严格控制,除非此类新药产品在临床一线用药或者是临床必不可少目前已上市的产品没有可取代的竞争对手。
重大创新药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治疗用药有望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如1.1类的抗肿瘤新药。全国统一谈判降价的新药或进口药也有望正式纳入新版医保目录。
15省以上医保增补目录的产品多数是辅助用药
进入各省医保增补目录的药品中,进入15个以上省级医保目录的产品80%是注射剂,且主要是治疗心脑血管、抗生素和营养补充类的针剂。
不少增补目录的产品还是现在部分省份公布的辅助用药或重点监控用药产品名单中的,如复合辅酶、脑苷肌肽、转化糖电解质、甘露聚糖肽、小牛血清去蛋白、参芎葡萄糖、奥拉西坦、核糖核酸、曲克芦丁、血必净等注射剂。
从目前的趋势看来,此类产品除非有临床数据证实其在临床上的必要性,否则进入国家医保的难度较大。
关注进入2015年版药典的妇儿类中成药
2015年版药典中药新增品种440种,化学药品492种,生物制品13种,以上945种产品有望进入遴选目录之中。
作为国家扶持的妇儿类中成药小儿七星茶口服液、小儿化食口服液、小儿肺咳颗粒、小儿退热合剂(小儿退热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热速淸颗粒、小儿热速淸糖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产品有望被遴选。
此外,在保护期内的,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中药保护品种的妇儿类药亦有可能进入医保目录中,如小儿石蔻散、小儿白贝止咳糖浆、小儿双清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馥感啉口服液等。
20000遴选专家
本次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明确了专家组的组成,专家组分为咨询专家和遴选专家,咨询专家与遴选专家互不交叉。专家由临床医学、药学专家为主,包括一定数量的医疗保险专家、药物经济学专家,分别负责药品咨询、遴选等具体评审工作。
其中,遴选专家约20000人左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地方相关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推荐产生,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和专业的临床医学、药学以及医保管理专家。遴选方式为按照专家所在地区、医疗机构级别、专业科室与所报药品评审分类组别的不同,分层分级随机抽取。方案要求参与遴选的地区不少于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参与遴选的专家中来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少于30%;每个药品组别的专家原则上不少于50人。
药企算盘重新打
医保目录调整一直以来是药企翘首期盼的大事,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只要进了医保目录,就等于销量或得到基本保障。
有业内人士指出,医保目录的调整,将对药品市场布局和营销手段进行利益重排。此前的跨国药企药品降价,意图就是以“降价换市场”。
近几年,创新药企也是对医保目录调整呼声最高的企业之一。包括贝达药业等多位药企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创新药进不了医保目录,临床使用制约明显,企业也很难在短期内收回研发成本,严重挫伤创新的积极性。
据业内估算,一个创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基本能够拿下该领域50%的市场份额。对于不少创新药来说,无法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整个品种的长期亏损。医保目录对新产品研发和销售有着非常强的引导作用,进不了目录就相当于政府不会采购,而后者占到药品销售额的80%。若没通过药品招标,药品质量再好,也用不到患者身上。
不过,也有人指出,虽然进入医保目录或可以为市场提供保障,但医保目录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有促进产品增加销量的一面;另一方面,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必须接受国家对其最高零售限价管理和医院医疗保险金额的控制,从这点来讲,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带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可能反而会受到限制。
小结
虽然进入医保目录或可以为市场提供保障,但医保目录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有促进产品增加销量的一面;另一方面,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必须接受国家对其最高零售限价管理和医院医疗保险金额的控制,从这点来讲,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带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可能反而会受到限制。
来源:医药网、医疗大数据联合整理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