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通过分析医院的各功能块的工艺流程,结合专科医院特点,创新地提出模块化专科医院的布局形式,在功能布局上体现“大专科,小综合”的设计构想。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环境品质,巧妙的利用建筑布局和建筑造型的打造了立体的绿化景观连廊和不同层次的屋顶绿化及坡道,构成全景、空间的绿化景观。
方案特点
(一)从城市景观角度切入整体设计,最大化融入现场景观环境,形成区域中心
基地南侧是城市绿化带,东侧为环城水系,环境良好;西北侧、北侧均为石药集团制药厂房,南侧街道对面是在建的银河广场,伫立有三栋百米高层。方案将主要的医疗功能分为癫痫、脑科、康复以及配套服务四个功能体量,根据用地特点,水平展开,构成沿主街方向发展的主轴,与对面百米高层进行对话,东侧则退让交叉路口和环城水系形成弧线,使门诊、医技、住院均有良好的景观视线。东北侧完整的中心花园闹市寻幽——利用错落的绿化种植,通过堆山、密植等微地形变化设置景观屏障,阻隔了周边城市环境与道路的噪音和视线干扰,创造出独立、宁静、安全、私密的院区内部环境。
东南角医疗综合楼夜景人视图
(二)针对专科的定制设计,创新模块化医院布局,医院建设可分可合
根据脑科、癫痫和康复病人治疗的全过程定制设计全新的医疗流程,减少病人流线和交叉,同时结合各专科最新的科研手段和成果布置和预留未来发展可能。总体布局上医院各专科水平展开,构成沿主街方向发展的主轴,各功能体量彼此独立又有立体连廊相互衔接,在管理上实现多种可能,可分可合。标准化的门诊单元、医技科室和护理单元,让建筑空间适用于多种专科治疗工艺流程。通过合理的规划医疗功能结构,实现大专科小综合的设计构想,并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综合平衡实际可能,且适度的超前。
住院部入口人视图
(三)针对多功能混合的医院综合建筑,医院各个流线分区分流
项目道路交通组织依照场地外部环境及医院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将形成人车分流、内部及外部人员互不干扰,洁净通道与污物通道互不交叉的交通体系。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物流的物品进行洁污分流组织医院出入口:沿长江大道设置门诊、急诊人流和车流的主要出入口;在地块东侧,沿太行大街设置住院部出入口;地块北侧沿淮河道设置科研教学及后勤出入口;地块西侧沿秦岭大街设置车行出口。其中,沿长江大道的门急诊出入口和沿太行大街的住院部出入口处均设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不进入院区内部,形成人车分流,避免相互干扰。场地内机动车和人行流线组织根据功能分区和洁污分流的原则,进行疏导控制:人流量较大的门诊、急诊采用单向车流组织,门诊入口前岛式停车,避免车辆拥堵和交通混乱。急诊、急救采用专用绿色通道,与门诊车流分开。
西南角商业酒店人视图
(四)多维度的绿化景观庭院,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形成步移景异的绿化空间
优美的医疗空间有助于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良好的医疗空间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恐惧与忧虑。本次设计中注重空间环境的创造,广场绿化、庭院绿化、中庭绿化和屋顶花园、坡道绿化景观以及空中立体景观长廊共同构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既营造出宜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又将整个建筑空间串联至一个整体,使患者更加贴近自然、体验轻松的就医流程。
设计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