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医院建设项目的背后,

都需要建筑设计师和医院建设需求方彼此的不断沟通和交流。

但有时沟通不畅、鸡同鸭讲

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以下“槽点”,相信是你绝壁忍不了的!

下面筑医台就来分享一组关于『医疗设备的空间预留问题』的吐槽:

设计方:很多医院建设需求方过于毛躁,缺少对医疗建筑的前期策划阶段、并且没有给医疗工艺设计留出时间和空间。

医院建设需求方:越来越多的设计院想要参与医院设计,然而懂得医疗工艺的却凤毛麟角。作为设计院需要先了解各家医院医疗设备功能的需求,再做空间预留。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各种医疗设备的选型未明,设计师比较容易顾此失彼。

设计方:尽管医疗设备选型未明,但医疗工艺流程也要先选对才行,如果初期确定不了,完全可以按最大型号预留!

医院建设需求方:大型设备在使用多年后总要更新升级,因此在设计时除了要预留空间,还需要考虑运输及拆装的通道。尽可能为更新改造,减少周边影响。

设计方:医院需要前期做好策划,包括医院自身的定位,流程的分布合理以及总投资占比。尽管院方会让你别顾虑,大胆设计,钱不是问题,一旦超过投资额度,再大方的院方都会挑你毛病,说你的设计定位不准。

医院建设需求方:一般的设计院和有专业经验的设计院区别很大,如果没有医院建筑设计经验的设计院或团队,啥常识性错误都会犯!

现实惨痛经历:没有前期策划,把MRI设计在一平层的中间位置,将来装机或是换机,机器通过时将是不堪入目!

双方反思

设计方建议:医院各类用房面积,归根结底是要符合科室使用需求,因此设计师在前期策划阶段,应充分听取最底层的医生需求并能结合院方总控,合理分配面积,等级评比标准,做到从实际出发!

例如,国内MRI手术室、杂交手术室都在摸索阶段,无论是医院科学实践还是患者手术,都需要很大的经济成本。因此,前期策划阶段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节约成本的问题,而是未来提高医院整体高效运营的问题。一名优秀的医院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懂得颜色搭配、材料特性与使用,更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

医院建设需求方建议:设计时,需要考虑重装设备的更新快速,最好的办法整体降板,一半考虑最重的CT的荷载,一半考虑最终MRI的荷载,甚至直接全部都是3.0MRI的荷载。比起以后的学科发展,设备更新的需求,结构的钱是很少的花费。医院的结构预留,水电模块化的预留,才可以为以后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麻辣交锋:建筑师不要动不动问设备型号、参数,不要省点小钱还得意洋洋!

延伸讨论:医院需求方限价设计合理么?

Maybe

这个槽点更多!

要怎么限价才是合理,才能够做到最大的性价比,达到院方与设计方,投资方三赢的局面,这需要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才可以进行医院的准确定位设计。

设计方:在前期策划阶段以书面形式向业主方确认任务书,在洽商阶段就对业主进行引导式建议、专家式的分析、必要的强硬(违观违限方面),最终以整理好的任务书,单方面造价与总价估算告知业主。

将来减钱不减效果,这才是设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否则以没钱为借口,把整个方案改的乱七八糟,最终业主还会抱怨:你们的设计水平太有限了。有时设计师不引导业主,有些问题,业主永远没有预见性。

由于投资方考虑得更多是院方的使用,各门诊科室自身的习惯流程,哪怕同一投资方,同样定位的医院,不一样的医疗团队,他们的要求出入也非常大。

医院建设需求方: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思维角度,设计师都需要给医院建设需求方以明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