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老龄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解决医疗照顾问题是一大关键。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表示,“国家卫计委在‘十三五’期间将建立老年医学照顾诊断标准体系,用医学诊断的方法鉴别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对其提供医疗照顾。”

照顾谁?在哪照顾?

“医疗照顾要照顾谁,要有科学的鉴定标准。”马晓伟在国务院新闻办当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医疗照顾方面,将通过建立老年医学照顾诊断标准体系,来鉴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并根据鉴定标准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相关医疗服务。 

马晓伟指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6.6%。除了“照顾谁”的问题,还要解决“谁照顾”的问题。他指出,要坚持政府倡导、行业准入、多元投入、规范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支走进家庭、走进社区,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护理队伍。 

对于“在哪照顾”的问题,马晓伟说,我国老年人的医疗照顾要以居家社区照顾为主。为此,基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老年医学的实践环节要在基层落地。要走出一条以社区家庭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路子,来解决“在哪照顾”的问题。 

马晓伟指出,“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开展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相关保险制度,来解决“谁出钱照顾”这个问题。

各地对于失能老人照护的相关措施:

成都:今年内,成都将启动试行长期照护险补贴失能老人,补贴标准平均每人每月约2000元。

成都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杨建介绍,长期照护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2016年,人社部在全国确立了15个城市为长期照护保障险试点城市,成都为其中之一。

目前,成都市长期照护险试点方案已形成,计划从成都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所有参保人员开始,未来逐步扩展到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同时,长期照护险资金从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里划拨一部分来作为长期照护险的基金,财政上也会有所补助。

天津:今年起,本市将提高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人运营补贴标准,通过差别化补贴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人。据统计,目前本市失能老人约14.33万,占老年人总数的6.65%,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还是靠家庭解决,因为他们的服务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养老机构都不愿意接收。

兰州:1月初,市政府印发《兰州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配套政策》,将对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按照健康等级给予养老护理补贴,补贴金额分别为每床每月不低于600元、300元、100元。

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养老评估机构评估后,按照健康等级给予养老护理补贴,初步定为失能老人每床每月护理补贴不低于600元、半失能老人每床每月护理补贴不低于300元、其他老人每床每月护理补贴100元。与此同时,将65岁以上居家老年人健康护理、康复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初步定为每人10元),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常住人口老年人达到全覆盖。

北京:今年起,北京市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可以领取“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补贴直接打入养老卡中,惠及全市各类困难老人4.8万人。并启动60岁以上老人养老卡制卡工作。

据市民政局介绍,《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已起草完成,有望近期实施,全市大约有4.8万各类困难老人可享受该补贴。其中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最低300元,用于购买护理服务;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7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每月有不低于100元补贴,用于购买服务。这些补贴并不以现金方式发放,而是以“电子代金券”的形式打入养老卡中,只能用于购买预防保健、就医陪护、居家护理、生活照料等照料护理服务,由150余家养老服务单位提供,且不得以其他商品代替服务。当年未用尽的补贴额度可延期到次年年底前使用。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开展试点工作。

根据人口数据调查,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8%左右,北京市民政局估算,北京市大约有15万老人处于失能状态。为全面摸清全市失能老人底数,掌握高龄、失能、失独等困难老人有效需求,北京市将建立全市失能老人数据库,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护理服务机构组织服务提供数据参考。今年已对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的8.5万失能老人进行身体评估,对9.7万名高龄老人进行需求调查。

来源:新华社、独特网、天津北方网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实例讲明日本的CCRC为什么叫好?
现代医疗观念下的门急诊楼设计——北京朝阳医院门急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