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基本情况

核医学科在2号楼4楼,共计2640㎡,其中控制区、监督区面积约801㎡,其他区域1839㎡。

设PET-CT机房3间,ECT机房2间,骨密度机房1间,高活度甲癌病房2间,低活度病房1间,未来预留PET/MR机房1间。

核医学科设计图

核医学科设计要点

(一)通道规划:

核医学科的通道应把病人通道、医护人员通道、物料的通道分开,且病人通道应“单向”,设置单独的出入口,防止交叉污染。

(二)三废处理(固、液、气):

废气处理:受污染区域要设置独立的排风管道,且高于周围50米最高建筑屋脊的3米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防护保护;为清除室内的放射性气体,一天排气次数60次以上并定期更换过滤系统。

废液收集:病人休息室及病房专用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与非污染区应独立设置;采用真空排水装置压力提升至吊顶内排水管;出污染区后接入含铅铸铁管(或其他防止核污染的管道);最终排入室外衰变池经衰变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

固废处理:分类收集,暂存专门的废品室,直至封存放射性药物超过其10个半衰期后,再进行处理。

核医学科防护建设费用

原结构:360mm厚实心墙,250mm厚钢筋砼顶棚和地面

增加防护参数(铅木复合板):墙面7mmpb,顶棚6mmpb,地面5mmpb

防护装修造价:77万元/间

核医学科现状

(一)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三的区域,如ECT、PET等机房、高活度室、注射室、注射后候诊室、留观室废物间、治疗病人的床位区等。

设备机房

注射室

(二)监督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的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三的区域,如机房控制室、登记处、注射前候诊区域、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实验室、诊断病人的床位区及控制区周围的通道等。

机房控制室

(三)非限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的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一的区域,如工作人员办公室、控制区监督区以外的电梯、走廊等。

来源:第17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大中型医院影像中心建设与管理综合论坛

演讲者:辜锦燕,广州中山肿瘤医院基建科长

筑医台编辑出品

CHCC(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组委会,联系电话:010—6862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