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血液净化是肾脏替代疗法的一种,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SEL)、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水平提升,医保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在经济上能够承担血液透析治疗的费用。然而,随着透析人群的扩大,血液净化中心长期以纸质文书记录患者相关信息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越来庞大的业务需求,影响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目前,血液净化中心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纸质记录单和病历的书写占据医护人员较多的时间,并且存在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完整、具有随意性、可篡改性等弊端,不便于追溯管理; 采取纸质交接单进行无菌物品的交接易造成交叉污染;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医护人员的透析情况沟通以口头交流为主,容易出现人为差错;治疗数据没有统一记录和存储的平台,无法开展全方位的科研分析。

因此,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撑血液净化中心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助力血液净化中心从经验型的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型。

2   组织实施方案

2.1 建设目标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对血液净化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血液透析治疗流程的监控等要求,综合运用医学和计算机技术建设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透析治疗流程化管理以及实时监控患者病情,为医护人员及时诊断病情、制定优良的医疗方案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并为后续医学研究和教育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

2.2 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拟采用C/S三层架构,运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二维码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围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治疗流程,实现患者从首次治疗到后续持续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运行环境分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端、数据库服务器端,其中客户端包括PC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和电子大屏一体机。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物理架构如图2所示。 

图1 系统架构 

图2 物理架构

2.3 需求调研 软件实施前深入科室对业务流程、业务查询、决策支持以及各种文书的样板格式和打印标准进行调研和反复验证。

2.4 特色功能模块设计

2.4.1 患者信息规范化管理 患者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过敏信息、传染信息、肿瘤信息、透析基本信息、医保信息、患者类型、患者工作性质等相关信息,其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以及药物的合理使用。

对首次透析的患者,需在系统中建立患者透析档案,登记患者信息到患者透析病历数据库并打印患者二维码透析档案标签,以确认患者正式入院和用于后期患者身份确认。系统可跟据患者携带何种传染病如甲肝、乙肝或梅毒而自动生成以不同首字母打头的透析档案号。同时,系统更提供强大的患者检索功能,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的历史治疗信息、病历信息、检验、检查等相关信息。患者的转归与召回也由系统统一管理。

2.4.2 治疗过程数字化管理 医生接诊时只需要使用平板电脑扫描患者二维码透析档案标签便可获取患者电子透析档案和治疗排班情况,患者透前体重信息从体重秤上自动获取。医生开立透析医嘱主要包括诊断、病情、治疗模式、机器类型、抗凝方式、透析前后预脱水量、置换量、用药处理和建议等,系统支持开立医嘱时根据患者上一次透析记录产生默认值供医生参考提高医嘱录入速度。护士使用平板电脑对治疗过程中的医嘱进行实时执行确认,如果是高危药品或血液制品等则需要两名护士同时审核通过后才能执行,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治疗过程中系统自动从透析机上获取上机时间,并定时从透析机上采集静脉压、透析液压、透析液温度、电导度、血流量、除水速度和超滤率等透析信息。对透析患者的护理从透前、透中到透后的每一项操作、审核、执行与授权以及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信息的手动采集都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中并同一时间发送到医生工作站。

患者从接诊到透析后称重结束整个过程,如果生命体征超过预警或病情发生变化或有新开立的医嘱等特殊情况时,会在第一时间将提示信息和处理结果反馈信息推送至医护移动终端,以便医护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患者的入院首程、病程记录、透析记录单、透析充分性评估等所有透析治疗文书全进行数字化管理。可见,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次透析治疗都将生成贯穿患者诊疗全程的完整、全面、详细、实时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记录,为医疗追溯提供必要条件也进一步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2.4.3 质量控制与辅助决策 医生可预先建立患者定期检测项目,系统根据预定频率定期提醒医生和患者需要做何种检测项目。系统与HIS、EMR、LIS、PACS等系统对接,可调用患者既往病史,辅助检验、检查结果,同时系统可通过曲线图预览某一患者体重、体征或某些项目等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医生可结合透析期间病情变化、透析中的反应等调整患者长期透析治疗方案。根据透析前后检验、检查结果、透析记录单的内容系统自动计算出常用监控指标如尿素清除指数spKt/v、尿素清除率URR%等并与正常指标比较,以指导病人的透析治疗。

使用壁挂式一体机及时发布患者治疗信息与治疗状态,同时对疾病知识、医院及透析中心的规章制度、护理知识采用PPT、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卫生宣教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4.4 科室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 系统针对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划分不同的功能模块和权限进行管理;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排班的灵活性,系统支持单次排班,后期根据护士对患者的授权情况自动更新排班;根据患者透析治疗的一般规律可进行以周为单位或以月为单位的治疗排班,而针对每天的实际只需对排班进行微调即可;通过对医生、护士移动临床执行操作记录的分析和中心工作考核的要求分类统计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为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提供数据依据;系统自动生成交接班报告单,并将治疗期间有病情变化的记录到交接班报告中;同时系统对科室耗材、设备运行记录、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均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科室管理质量和效率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3   后期实施计划

3.1 水处理信息化管理 将血液净化中心水处理信息融入血液净化中心系统中,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水处理的实时数据,工程技术人员能通过平板电脑对设备故障报警及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处理。

3.2 随访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随访计划和随访方式,随访方式以门诊随访为主,电话随访为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将电子随访记录进行评估、总结和归档。

4    应用效果

按上述方案建立的血液净化中心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其信息化涵盖患者进入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各个环节,各医疗要素精确、高效、协同、持续的运行,实现了护理、查房、巡诊等工作移动化、办公无纸化、服务标签化以及核对自动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半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医护以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本系统与医院HIS、EMR、LIS、PACS等系统无缝对接,医生查房时,使用平板电脑在患者床旁查看患者病历、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历史病案等所有信息,可快速、准确地做出临床诊断,避免病例、医嘱数据的二次录入和因遗忘造成的医疗差错。护士使用平板电脑在患者床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医嘱执行、给药核对、床边体征采集、病情记录等,节省了护士书写文书的时间,提高治疗工作效率。系统通过与体重秤、透析机等医疗设备的连接,自动采集透前体重、透后体重、透析液温度、血流量、超滤率等信息减少因输入错误引起的医疗差错和事故。根据设定好的预警值,系统自动判断患者目前的体征信息与透析信息是否正常,如有异常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