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篇

区位背景

安康位处陕西省南部。故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随着各条铁路的贯通,安康又成为沟通我国南北,连接我国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安康地处汉江两岸,秦岭南麓,巴山北坡,在历史上称“秦头楚尾”、“裙夷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文化区,也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经全境,绵延清澈的汉江水哺育了安康人民,孕育了灿烂的汉水文化。

安康的中医药历史背景

安康具有丰富的矿产及中药材资源,自古“陕西出名医、秦巴无闲草”,安康素以荆楚文化(或者荆巴文化)为主,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的历史名人,如伏羲氏、女娲造人的传说等;这里物产丰富,素有“中国天然的药材库”和“陕西的后花园”之称。这里有着“两峡一川” (即巴山、秦岭、汉江平原)的独特地貌特征,这些共同造就了安康拥有“山的坚韧”和“水的灵秀”独特的山水文化。

安康文化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水的文化。这与如今的安康作为南水北调的蓄水区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人们“泽水而居”的生活习性在如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健康”为标签的地域文化,“富硒茶”、“魔芋”、“水”、“空气”、“五谷”体现了安康优异的生态环境和物产的富饶。

项目设计背景

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办院方针,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依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融入地域文化、中医药文化元素,营造中医药环境文化氛围,用独特的建筑风格符号,增强中医认同,体现医院“性格”、区分医院“肤色”。

建筑篇

安康中医医院简介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陕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习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临床培养基地),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医院现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医用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门诊内科住院大楼、外科住院大楼、教学综合楼和针灸康复楼。医院编制床位1100张,现开放床位1200张,年接诊门诊患者45万人次,住院患者3.5万余人次。

室外空间环境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和意境,以点、线、面的绿化景观及屋顶绿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

传统与现代结合—元素的运用

新建医院门诊内科大楼(全国2008年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在门诊内科大楼的设计规划中,既注重美观实用,又注入中医传统文化元素。

如在大楼外观上,注重中轴对称,将东边附楼设计为圆形,西边附楼保留原来的方形,整体设计体现出中轴对称,方圆有度的传统理念,也寓意中医“智圆行方”的思想体系。

院内所有建筑外观统一色调,整体外观采用古朴的灰色和医院文化主色调蓝色为基调,配以灰瓦坡檐,使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协调统一,同时也秉承了道教文化“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辨证施医、阴阳相依”的哲学理念。

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中轴对称,竖向和立面均为三段式)。

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传统坡屋顶建筑特色;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

建筑整体的现代大体量,通过靠近人的空间进行小尺度 “柔化”,并注重传统风格的细节,呼应“中医”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群楼的局部设计中,以休闲廊道、穿斗柱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并使室外绿色景观渗透到室内空间,呈现出绿意盎然的人文生态环境。

室内篇

功能需求与流程设计

功能设计:分区明确、既相互独立又联系便捷,降低了运营成本。

传统与现代结合—空间塑造

挑高的设计使空间显得疏朗大气,天篷的自然采光,即敞亮又节能,符合现代绿色医院的设计理念。中式纹样图案的融入,让空间更加丰富。

除了中国传统元素的提取,充分运用现代材料及装饰手法,营造现代医院空间环境,使现代与传统相得益彰。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文化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以人文文化的形式反映科学文化的内容,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结合体。       

中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在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特征。我院在文化建设中凝练出了具有中医院特色的文化体系(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

功能检查科室—人性化的功能空间

圆弧形的空间设计,充分体现诊断治疗的一体性,医护人员相互支持,降低运营成本。玻璃隔断相对于传统使墙面格挡更具有通透性,不但光线可以延伸到候诊区,生态、节能,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带来舒适与安全感。

玻璃隔断减少大进深空间,实墙分隔的幽闭感,凸显现代诊疗空间的洁净,植物、候诊座椅、通过诊室的光线变化等,赋予了宽大内廊中的丰富变化。

内廊顶棚不同形式的柔光照明,避免对担架人群的影响,为医患提供现代医疗环境的舒适度。

科室文化与色彩

和而不同,差异化可识别性的色彩导视,彰显科室特色。

安康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展厅

国医堂

针灸康复中心

传统与现代结合—元素的运用

利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符号,运用到藻井、梁面、柱饰、挂落、窗格、隔断、形象墙及地面分隔等。

在治未病中心的空间中,利用传统藻井手法营造独特的中医诊疗环境氛围。

将传统的挂落、窗格、隔断等建筑符号运用在国医堂、针灸康复中心的室内空间,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科室特色。

将传统的窗格、隔断等建筑符号巧妙的运用在医院的空间分隔中,既满足了功能分区,又节约了医疗空间。

中医文化展厅的文化展板、展台、顶饰、窗格、都展现了简洁明快的中式风格,与中医文化展厅的展示内容相得益彰。

国医堂的候诊区空间装饰中,既简洁明快、现代时尚,又透露着传统建筑的神韵,与文化展厅空间塑造异曲同工,遥相呼应。

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医院室内空间的表现中,从地面分割图案、装饰地砖到洗手盆的细微之处,都充分运用了传统中国元素符号,系统完整的体现了中医院室内空间的文化特色。

导视系统

医院的标识设计是医院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递信息最直观的方式,如果医院的整体视觉标识清晰,并同医院的功能区位结合起来,以不同的色调进行装饰就会从患者的心里,员工的心里感到温馨、舒适。清晰整洁的视觉形象,不仅仅是将医院的就诊信息及流程有效的传递给患者同时能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医院的凝聚力。

每个楼层建有平面图和科室导引图,让病人在每一个角落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最快的到达诊疗、检查科室。

文化篇


门诊大厅导诊台背景上“安生济世、精术葆康”的八字院训体现了中医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首字“安”,尾字“康”,首尾呼应,寓意“安康”)。导诊台形象墙中式窗格纹样的运用,不仅是就医的导视,更是安康中医院文化精髓的“导视”。

现代中医院需要彰显中医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尺度空间中对传统空间要素的植入,在满足了现代性的同时,彰显文化,导医台的设置,赋予了现代空间人性化的服务特色。

素雅的传统风格壁画是大空间的文化底图。候诊区各种中医宣传壁画,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对医院的院训、愿景、院徽、院歌、院旗等进行提炼。医院文化精髓是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内涵积淀,它所主导的是精神价值观,是一种潜在无形的东西,应该把它变成直观的,能看见的文字,让这些文字成为全院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根植于全员心中,最终形成医院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院训

院徽

院旗

院歌

来源:第16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演讲嘉宾:刘玉泉,原安康市中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北京亚太医院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本文章由“筑医台资讯”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