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布局受功能结构的影响很大。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00-2008)》对医院构成的解释:医院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七项设施构成,承担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尚应包括相应的科研和教学设施。其中,以门急诊、住院、医技构成的医疗部分占主体,其布局最为复杂亦最能反映医院特征,故多以此作为医院布局分类考虑的主要对象。
医院建筑设计的其中一个必要原则是“以人为本”。从布局层面,人性化设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病人清晰便捷地找到想去的功能科室。因为对于门诊病人,看病就需要跑遍挂号收费处、门诊诊室、医技检查室、药房等多处地方(图1)。而病人往往对医院的功能分布并不熟悉,且有恙在身、精神不佳,故要求医院建筑的布局和选型应该遵循流线简单便捷的基本原则,辅以清晰的指引标识,使各功能科室易于寻找,并营造有方向感的公共空间。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流线
流线便捷的医院建筑布局
根据对以下医院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图2),发现序列式布局的医院建筑具有最好的便捷流线和室内识别性,其次是集中式布局。
2 医院总平面流线便捷程度比较
在序列式布局的医院中,多采用医院街形式联系序列式的各建筑单体。医院街的优点为:组织医院内部的主要交通联系,各功能科室由医院街串联起来,拥有各自的独立尽端;病人通过具有方向感的医院街公共空间,能迅速找到想去的科室,大大提高医院内部的可识别性。
在集中式布局中,医院各功能科室在垂直方向上叠加。其中裙房部分多为门诊和医技,高层部分多为住院。通过分别设置裙房部分垂直交通核心和高层部分垂直交通核心,可以把门诊人流和住院人流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流。因此,分层设置也使医院具有较好的内部识别性(图3)。
3 建筑布局的便捷流线设计
流线便捷的医院单体建筑选型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采用一字型、工字型及其变形的医院单体建筑形式由于其形式比较简单,流线便捷,病人不容易迷路;而采用多翼式中心对称选型、且垂直核心筒位置位于对称中心点的医院单体建筑则比较容易迷路,由于其各翼的差异性不明显,病人从电梯出来时往往找不到方向(图4)。
4 医院单体建筑选型防迷路分析
另外,垂直交通核心与主要水平交通流线的关系对医院内部的可识别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深圳市儿童医院与粤北人民医院均采用了两组板楼加中间连廊的布局方式,但在实际使用中,前者病人较易迷路而后者流线清晰。因为前者两栋楼的各两组垂直交通核心与首层主要水平交通流线呈一条直线,电梯一组正向一组背向主要水平交通流线,病人从医院主入口进入难以发现背后的一组垂直交通核心,需要绕建筑半圈才能找到,导致迷路;而后者把垂直交通核心合设,放置在建筑中间连廊的中央,首层主要交通流线直接联系两栋楼两个垂直交通核心,简单明了(图5)。
5 医院水平与垂直交通流线关系
医院建筑布局及选型的便捷流线设计关键是要抓住垂直交通核心与主要水平交通流线的空间关系,同时适宜采用医院街形式或分设门诊、住院垂直交通核心形式联系医院各功能科室;建筑单体形式宜简不宜繁,不应采用多翼式中心对称选型、且垂直核心筒位置位于对称中心点的形式。
本文资料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