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市同济医院概况

1.发展历程

1991年  正式开院定名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

1995年  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1995年  更名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

2000年  更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010年  完成属地化管理进程

冠名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医院规模

3.地理位置

医院位于上海市西北地区内中环之间,属于人口导入区,是上海市普陀区唯一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并且相邻的嘉定区、宝山区、长宁区目前总体还较为缺乏三甲综合性医院。

二.基本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主要建筑技术指标

2.现状总平面图

3.主要建筑面积表(包括外借)

4.主要建筑

5.主要问题

5.1建筑容量不足

5.1.1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医院总建筑面积指标应为164390㎡,缺口约64116㎡。

其中医院标准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为132000㎡,目前仅有95669㎡的业务用房,床均仅83.92㎡/床,缺口大。

近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量不断增长,目前建筑容量难以满足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要求。 

5.1.2门急诊建筑容量严重不足

原设计门急诊容量每日1000~1500人次。现门急诊最高近7000人次。

5.2建筑功能分区和流线不合理

医院建筑覆盖率44.89%,绿化率仅19.6%,环境、道路交通等问题较大。

功能分区混乱:医疗区分散,病房、教学、科研等功能混杂。

流线混杂:功能分区的混杂使得流线交叉,使医院更显杂乱。 

5.3停车问题凸现

目前医院机动车停车仅146个,每天车流量约为1500多辆次。

根据《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要求,医院远期需要748个停车位,缺口很大。

5.4回迁压力大

5.5甘泉楼存在建筑结构与功能缺陷

结构上:房屋存在明显不均匀沉降,整体倾斜,楼板裂缝。门急诊加层裂缝大;房屋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等级普遍低于原设计强度;缺乏抗震设防设计;经专业鉴定机构和专家鉴定,不符合现代医院安全要求。

功能上:电梯运送能力严重不足;无地下停车空间;部分科室洁污通道难以分离;门急诊楼部分空间局促,砖混结构也制约了大厅、分诊等候、自动扶梯、电梯及大型设备用房等的改造。

6.主要制约因素

6.1建筑规划用地用严重不足

按照医院1100张核定床位的规模,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09㎡/床测算,仅医疗用地(不包括教研及停车等3万㎡以上)需要119900㎡ ,而目前医院规划用地仅31100㎡,床均用地面积仅28㎡/床,缺口巨大。

问题分析

制约条件与对策

三.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基本建设规划依据将同济医院建设成 “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相匹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通过基建规划实施,实现医院服务容量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功能完善、流线清晰、物流人流通畅、环境优美、医患满意的目标。

规划思想:充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具有适应未来变化和发展的灵活性。单体建筑体现智能化、人性化、高效节能。

实现方法:通过拆除部分建筑实现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充分开发利用,以克服建设规划用地严重不足的困难,增加建筑容量以匹配医院医疗业务量,降低医院覆盖率过高的问题,改善院区环境、布局流线。

1.总体规划内容

医院总体规划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新建两个项目,拆除若干建筑,新建面积99760㎡, 全部实施完成后总建筑面积达到164910㎡。

2.规划指标对比

3.新建内科医技综合大楼

4.外科大楼

5.门急诊医技后勤综合大楼

门急诊医技后勤综合大楼效果图

地下三层平面图

地下二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九层至十六层平面图

建设过渡期

来源:第16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演讲嘉宾:赵海鹏,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CHCC(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组委会,联系电话:010—68629938

本文章由“筑医台资讯”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