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本质
BIM将以前的二维设计方式,转变为了基于三维的模型设计,能够连接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同时改变了之前二维设计成果在工程竣工之后便无法发挥作用的弊端,为建筑物打造了一个三维可视化的多维信息数据库,为用户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带来更多的拓展应用。 BIM的特征 参数化驱动设计 数据可视化表达 数据一体化管理 工作流程协同化管理 BIM与智慧城市的吻合点 1全面感知 智慧城市系统的搭建需要利用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以便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的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全方位的、动态了解变化特征,对感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可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BIM作为全开放的可视化多维数据库,是数字城市各类应用的极佳基础数据平台。 2智能融合的应用 对城市海量数据的集成、分析和计算,是智慧城市系统的大脑,大数据是提出正确决策支持的基础。 BIM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可视化、开放共享性,以及其与“云”计算的无缝连接,可保证数据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决策和应用。 3信息的共享互联 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的基础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主旨在于建立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 BIM开放的数据结构结合IT技术,可为此目标的实现,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基础;提供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4可持续的拓展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社会协同的创新空间、公共价值的创造,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持续进行成长。 BIM作为一个可以不断进行多维度数据拓展的信息承载器,可为系统的拓展、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有效避免系统应用延伸时,进行系统重构。 地上BIM建模 地下管线BIM模型建设 全面建立城市地下管网BIM模型,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地下管线的三维空间展示、查询分析功能;可实现一套完整的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根据不同的需求应用要求,以二、三维不同形式表现。 基于http协议和web服务、web浏览器,针对管线相关单位提供管线数据变更上传功能;针对规划、建设的需要,提供一定范围内综合管线数据图片和相关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的文本下载;针对应急抢修的需要提供基于web浏览器地图管线与分析数据的共享。 平台实现功能 构建基于BIM的城市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提供管线地图管理、数据浏览定位、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图形编辑、数据输出、数据转换等综合管理,实现模拟作业、模拟创建、挖坑施工、碰撞分析等应用功能;实现“按需表现”的信息一体化打造。 城市建设可视化模型建设 系统的拓展方向和空间 突破当前“简单画像式”三维建模做法,建设基于BIM的标准化、规范化、协同化、共享式的,城市建筑和空间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应用。 建立掌上三维地图以及数字工厂、学校、医院系统。抽取任意部位查看。 与个人、企业征信系统联接,建立智慧房产管理系统。 与城市视频平台、物联网联接,建立智慧人防管理系统。 与互联网、RFID技术融合,建立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