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为81.5岁;每万人口拥有两名以上全科医生;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以下……5日,青岛市发布《青岛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青岛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基本形成,发展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关注人口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

2020年,岛城人均期望寿命为81.5岁

《规划》提出,到2020年,岛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基本形成,发展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关注人口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发展重点由重治疗向重预防、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转变。到2020年,岛城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3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 3.15人,注册护士数3.9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超过2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6%以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十三五”时期,青岛将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探索试行院长公开招聘,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要在儿科、肿瘤、心脑血管、传染病等薄弱领域,支持区(市)办综合或专科医院建设,并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

2020年,岛城三级医院将超20所

为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鼓励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将推进市立医院医疗集团、青大附院医疗集团、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市中心医疗集团、市妇女儿童医院发展集团建设,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组建资源纵向整合的医联体。同时,推进三级医院均衡布局重点项目,到2020年全市各类三级医院达到20所以上。还要促进不同类型社会办医机构健康发展。到2020年建成2至3所三级社会办医疗机构。

在分级诊疗方面,《规划》提出要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在推动中医药发展方面,《规划》指出,要整合中医药资源,推进中医特色医联体建设。建立中医综合诊疗中心、煎药服务中心和中药制剂加工中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胶州市中医医院,建成4所三级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馆(中医药综合诊疗区)建设,到2020年,建设150个国医馆和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建设智慧医院,构建云医院体系

为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成为全国医疗健康信息化示范区。要建设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预约挂号系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医院自助设备等访问通道,实现预约挂号、信息查询与维护、健康知识浏览、健康咨询与专家互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等应用。要建设智慧医院: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源互联互通,探索构建云医院体系。到2020年,居民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预约挂号率达到8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盖率达到90%。

《规划》还提出将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建设,设立助产技术培训中心。到2016年底,市级和50%以上的区(市)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17年所有区(市)全部建成。此外,还将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