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卫计委医疗建筑专家,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主任。格伦教授从事医院建筑研究20余年,新建、改扩建医院前期策划、使用后评估等方面知名专家,世界建筑师协会(UIA)医疗分会成员(目前国内在该分会仅有两名会员,另一位是黄锡璆博士)。
近日,格伦老师作客筑医台,专门为筑医台专家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工作献计献策。同时,格伦老师还给筑医台的伙伴们分享了她在医院建筑前期策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老医院改扩建三部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
以下内容整理自格伦老师分享会:
医院建筑本来就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功能复杂、涉及领域广泛的建筑类型。老医院改扩建工程更为复杂,既要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不受影响,还要在原来建筑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并施工,甚至还要受到当地政策、原有建筑结构、资金等方面的影响。老医院的改扩建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医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在准备阶段,应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每一道程序都不能缺失,最终生产出来的才是精品。
老医院改扩建以循证设计研究为基础,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论证为依据,实施了老医院改扩建的三部曲:体检——诊断——处方。
第一部曲:评价——体检
老医院改扩建前,需要通过对使用现状和实际使用需求的对比进行合理评价。就像医生为病人看病的流程一样,首先要对病人做全面检查,了解其病情并作大致评估。医院老建筑改扩建也是同样道理,建筑师先对老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帮助院方系统了解自己医院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为下一步管理决策和建设决策提供依据;为医院管理方做出正确的据测提供保障,避免走弯路或决策失误;为下一步老医院改扩建项目任务书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设计方提供科学准确的设计依据。
老医院改扩建的评价,现在采用“SHAPE”模式。“SHAPE”即以“循证设计”为理念,对建筑的使用后评价从五个维度展开,从安全、人性化、建筑功能和空间、物理环境和效率五个维度进行使用后评价,对医院的整体决策和前期定位进行反馈,总结和下一步改进。
以建筑功能和空间的后评价为例:建筑评价主要针对医院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四个部门进行评估。现阶段只针对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中的影像中心、手术中心、检验中心、ICU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分6个层次:
1、部门在总体规划中所涉及的方面;
2、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3、部门内部各科室关系;
4、部门内部功能区域关系;
5、部门内部功能区域房间关系;
6、主要功能房间。
用后评估等级标准及分值:
此评分等级按照千分之分为A、B、C三级,每一级为一个分值区间,总等级的分值及其代表总体情况见下表。
调研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老医院存在的五类普遍性问题:
1、交通秩序
2、区域错位
3、功能流程
4、空间缺失
5、环境重构
第二部曲:分析——诊断
通过对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然后对老医院的新建建筑进行定位:位置-规模-功能和面积。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
通过所评估得到的现状问题,分析出本质所在;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分层,以利于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老医院不能停诊停业,做出详实的建设周转计划。
举例:门诊大厅流程再造的分析
举例: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行为分析
患者各项医疗活动
通过对患者就医行为与时间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老医院存在的几类普遍性问题,接着要立足问题,以此对改扩建的建筑进行定位。
老医院建筑主要存在的问题:
交通秩序:搭建整体交通系统并建立交通秩序
区域错位:重新划分功能分区并分期逐步实施
功能流程:一级流程梳理,二级流程梳理
空间缺失:从系统的规划出发进行填补或扩展
第三部曲:解决方案——开处方
找到问题所在,就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几种比较方案,然后做出最后的选择,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做出详实的周转计划。
本阶段主要工作:
由于老医院的矛盾重重,为了科学准确的规划结果,做出几个可行性方案;根据院方的愿景和规划,进行最后的选择;新建筑的规模、功能及位置都相应得以确定。
老医院建筑评估系统:
(1)老医院系统化评估的目的:帮助院方了解自己的医院,并为设计方提供科学准确的设计依据;为医院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为下一步老医院改扩建项目任务书的制定提供依据。
(2)老医院系统化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医院建设项目的外部条件调查;医院建设项目的内部条件调查;分析调研做的的数据,包括甲方提供的规划资料;现有的各种规范、资料集、专著、论文等;实态调研中获得的数据资料。最后将这些资料汇编成老医院的建筑功能与空间的现状评估报告。
案例分析
案例1:广州南方医院
对医院的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新建筑的位置-规模-功能进行定位。
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影像中心与其他部门和科室的联系密切程度分析图
医院现状与调整后各科室距离对比
案例2: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省医院在改扩建工程中摒弃“拍脑袋”工程,在对医院的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5种规划解决方案,做出最后的选择。
5种规划模式
小结: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医院新建筑的建设改变了原来老医院系统分裂、交通混乱、面积短缺的状况,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最大化面积的增加,但还有面积上的缺口;
2、搭建交通系统,梳理一级和二级流程;
3、重构医院建筑系统,老医院换发新的活力;
4、通过后评估,进一步检验前期定位和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依据,使老医院的建设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老医院改扩建的三步曲,是实现建筑设施质量保障的有效机制和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医院的实例和体验来证实这种新的理念、新的科学方法和新的发展理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其它医院的老医院改扩建的建设提供借鉴,为一般综合医院的自评提供参考,为其它后续新建医院提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筑师充实设计依据。
资料来源:筑医台
图片来源:格伦老师分享会PPT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