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医学中心(湖州中心医院迁建工程)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北分区SB38号地块内,东侧为望湖路,南侧为三环北路,基地西侧及北侧为规划的城市支路潜庄路和日晖路。

区位图1

项目位于湖州城市中心北部,北至太湖度假区约4.5公里,西至行政中心3公里,南至市中心相距约3公里。

区位图2

基地位于市北分区SB38-1和SB38-2地块,基地东接望湖路(规划中),南临三环北路,西至潜庄路(规划中),北至附近村庄。基地建设地块除南侧三环北路已建成外,其余道路均在规划建设中。三环北路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为框架性主干道。望湖路道路红线宽度40米,为城市主干道。

总平面布局

整个项目场地循着规划河道的走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南北两大地块。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将北地块作为远期开发预留地块。

 总平面图

在南地块上,本着高效原则依次将门诊、医技、住院等功能空间从南至北串联起来。创造性地将商业建筑内常见的中央购物街引入到医疗领域,通过一条贯通东西的三层式“医疗街”将各功能部分联系起来。

规划方案着眼于患者的需要,将较公共的区域置于南侧,与南侧的人行广场相连,通过广场空间实现人车分流。将较私密的患者治疗区置于北侧,与北面的河道及绿化景观紧密结合,为患者创造充满安全庇护感的康复环境。

各医疗部门均有相对独立的落客区,南侧门诊还设有出租车候客区,整个车行系统高效便捷并组织有序,避免传统医院车辆大量拥堵的情况。

洁物入口与污物出口分设在场地东西两端,其中靠西侧外部道路的污物出口直通公共污物收集点。此外,场地上还规划了公共交通站点。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从人体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元素汲取灵感,为较公共部分的门诊楼及行政教学楼赋予细胞状的建筑形态,巧妙利用中央的细胞核空间将景观与日照引入室内。北侧的建筑群则呈现出动感的建筑形态,与河道的水流景观交相呼应,烘托出细胞建筑的生命活力。

     鸟瞰图  

通过完备的通风系统打造触手可及的自然环境,采用绿色材料导入充沛的阳光。公共空间立面使用大面积窗墙系统,为“医疗街”提供极为通透的景观视野。

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被设计视为治愈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作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引入室内空间。室内设计延续了探究健康与生命力的主题,为中庭空间赋予了“生命之树”的理念,为室内带来阳光和景观视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医院体验,为患者、访客、医护人员等创造出独特而积极乐观的空间感受。

浙北医学中心未来将成为集医疗、教育、工作、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医疗中心,为国内同类项目树立新标杆。

景观设计

强调室外环境在医疗场所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康复锻炼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拥抱自然,平衡身心的环境。

南侧沿街透视图

主入口透视图

(1)   绿化隔离带

本工程东、西、南三侧为城市规划的3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种植高大乔木,有利于减少医院产生的噪音等对其干扰,同时也能为医院内部提供较好的环境。

北侧透视图

(2)   内庭院

本项目设置五个内庭院,其中两个为落入地下的下沉庭院,为地下医疗功能提供自然通风与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门诊区与行政办公区的内庭院各具特色,为候诊、诊室及办公空间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

医疗街主庭透视图

门诊候诊区透视图

(3)   康复公园

沿河道布置河道康复公园,在河中央布置了休闲岛,南侧入口广场为大型的下沉式的公共绿地,用地周边布置各个主题花园,如休闲花园、瑜伽花园、活力花园、芬芳花园等,通过点、线、面全方位的场地环境的塑造,为患者提供了康复休闲的自然环境。 

北侧入口大堂透视图

绿色建筑与BIM

该项目以绿色二星为目标进行设计,针对院方各科室特定需求对医疗流程加以建筑优化。自方案设计开始,设计团队全程使用Revit软件开展设计工作,为院方今后运用BIM工具开展智慧化施工管理和医院运营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地下一层区位图

首层区位图

二层区位图

三层区位图

四层区位图

五层区位图

六层区位图

七层区位图

车辆流线分析

停车落客分析

车辆循环分析

步行流线分析

医疗流线分析

资料来源: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筑医台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