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属于社区养老环境中的社区生活援助服务设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保障老年人熟悉社区的生活质量,并根据服务功能以及照料规模分为不同等级。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复合是以社区照料中心作为基础服务单元,可与位于社区内的住宅、餐饮、医疗、幼儿园进行组织联系,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各项功能,有效提高空间使用,节约资金。以一个基础养老服务单元拓展为养老服务网络,从而为整个社会养老服务。

▽ 社区养老居住环境物质空间规划内容与相互关系


1、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复合规划意义

空间复合规划使得受众人群得到其他空间使用者活动的刺激,从而让受众激发活动可能。这种高效能、网络化复合化的发展路线对于整合资源、拓展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养老适应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复合既满足了老年人沿用习惯的亲缘、地缘、业缘等关系,又能让老人在享有家庭温暖的同时体会同龄人认同,是一种“双赢”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老年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2、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现状与不足

(1)陷入传统“功能至上”的思路误区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于建筑用地、建筑功能、建筑空间都有所限制。但随着建筑空间设计思维发散与适合条件的变化,出现很多“多义空间”、“适应型设计”、“参数化设计”新型设计理念,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以及老年人生活需要,我们必须对传统设计理念做出调整与更新。

(2)建筑计划不足,缺乏资源集约型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如何进行资源高效利用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空间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多。我们应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并学会集约利用与合理配置。传统的老年人照料中心设计功能单一,并缺乏建筑计划,长期下去不适应社会发展。

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复合集约化

复合集约强调与周边设施、住宅的联系服务,利用周边有效资源,融入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中。吸引周边居民共同利用设施,增强他们对设施的认同感。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其他公共设施合并形成复合型建筑,不仅方便社区老人,也促进社区居民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交流。

(1)日照中心与医疗设施复合设计

与医疗的复合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医疗引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又称作社区医疗养老中心。这种引入可以充分利用与发挥社区内部资源,为医院分担一部分压力。另一种是将养老引入医院,结合医养机构做好老年人生活功能的细化及人性化考虑。目前大部分医院开设的养老设施有细化、专业化趋势。如分老年病科、老年人康复、护理及保健。医疗的复合让生病的老人不用在家、医院、养老设施之间奔波,大大降低老年人耽误病情的概率,保障老年人在遇到突发病症时得到及时治疗。

例如Frederica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始建于2006年,是巴塞罗那市政府在Viladecans镇建设的重点医疗养老项目,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康复医院、老人院复合。日间照料中心面积650㎡,约占总建筑面积的11%;其中老人院和医院合并,Frederica医养综合体首层有门诊区、办公区和日间照料中心几个功能分区,二层为康复医疗区和住院治疗区,三至六层为老人院入住区。首层和二层的平面分区如图2所示。社区康复医院与日间照料中心同外界联系较为紧密,位于首层;建筑有两个入口,分别是日间照料中心入口、康复医院与养老院共用入口。

▽ rederica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康复医院、老人院复合

Frederica项目采用了医养结合的模式,将康复与养老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医疗系统的康复资源和养老系统的居住资源。其建筑设计也在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在遵循养老建筑高效率低造价原则的同时,可以确保入住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得到细致的检查、护理和及时救治。社区康复医院一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联系,最快时间为有急性病老人医治,一条绿色通道可以在1min内将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推进医疗中心。

(2)日照中心与幼儿园复合设计

从本质上看,幼儿园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对象都属于需要看护照料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个“白天的家”。从功能构成上两者有很多相似地方,如照料室、餐厅等,有设施复合的可能性;从心理需求上来看,两者的复合设计能够迎合老年人喜欢跟儿童在一起的心理,通过让老年人参与对孩子的照料、协助和指导孩子每天规定做的事,通过与孩子的多样性接触,让住在这些场所里的老人受到孩子活泼的气氛感染而变得主动,能够减少和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总而言之,能够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幼儿园复合并统一管理,合建重复的功能模块,节约建造和人力成本。

羊坊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5号院内。南边为幼儿园绿地和运动场,近似方形。整体环境优美,健身设施齐全,很适合老人运动,休闲,散步,聊天,晒太阳。尤其是院旁边设有儿童乐园,老人可以与孩子们多进行接触,欢声笑语中尽享天伦之乐。

又如日本野并日间服务中心其与保育园相邻,两个设施总面积有1669㎡,通过一个外走廊连接,幼儿园在场地东北部,针对不同年龄的服务对象分为三个区域。区域之间用辅助服务用房相连接。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位于场地的西南部,规模较小,主要包括休息室、浴室和日常行为训练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保育园共用厨房、餐厅以及室外庭院。通过视线和声音引起对方的注意,提高老年人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 北京市羊坊店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幼儿园毗邻

▽ 野井日间服务中心首层平面图

(3)日照中心与住宅楼的复合设计

新建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考虑与住宅楼合设。高层建筑多使用柱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可以为设施提供灵活的功能空间,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利用高层住宅的底层进行设计,设有老人居住用房、餐厨用房、训练用房、生活援助人员用房以及储藏、洗衣等生活辅助服务空间,提高住宅楼上房率的同时,让日间照料中心也有拓展和增长的可能。当社区养老设施需求人数不多时,可以作为办公或者公寓租用,当社区老年人护理照料需求高时,作为照料看护用房,形成功能的弹性置换。

例如日本bisasi日进町就是一个疗养医院、住宅、日间照料中心的复合建筑,其中医院位于一至三层,住宅部分五至十一层。日间照料中心位于四层,属于医院与住宅的功能对接空间。该设施利用高层住宅灵活的柱网结构,以开敞灵活的大空间为主,并设有各类公共空间功能。

▽ bisasi日进町四层平面图与布局分析

这种将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单元嵌入普通的住宅中,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并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住一个社区,让老年人不再被当作特殊群体隔离对待,老年人在日间照料这种社会化服务中享用公共空间,还可以和自己的老邻居、老朋友一起享受欢乐的晚年生活,同时他们便捷与自在地参与护理照料,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并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4)日照中心与餐饮设施的复合设计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餐饮商业的复合并设也逐渐出现,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饮食供应上需要他人提供帮助,与餐饮的复合设计,不仅满足老年人自身就餐需要,当子女前来探望时,也不必亲自动手,在熟悉的环境氛围中就可以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最后,处在餐饮商业氛围里,也可以提高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的交往。

如位于日本中部爱知县江南市的小规模多功能Urara设施,是一个由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住宅和骨科医院共同复合而成的综合体,同时还有餐饮,共计四项功能。养老设施与其南边的铁板烧餐厅之间用一条公共散步廊道进行联系。气氛温馨的餐厅不仅方便老人和来探望的家人一起聚餐,也会吸引周边的居民自然而然地汇集至设施周边,并在公共散步廊道上散步,他们行走时可以看到照料中心露台上的老人,老人也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形成室外的公共交往空间。因为这种自然而然的交集,老年人不再感觉被作为特殊人群对待,实现社区与老人亲切的、自然的交流。

总之,社区养老离不开作为社区日间照料基础单元微观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养老管理和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基层机构,作为老年人被日间照料的主要区域场所,将未来社区养老规划放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来作为基础,灵活地与社区各类服务设施联系,发挥其社区养老基础服务单元功用,才能真正将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养老建设落在实处。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一个案例读懂中医院人性化设计

找不同丨聊聊回民医院特殊设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