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工作,从未阻止李维东潜心研究和思考的脚步,如他所说,朴实无华也许更具有持久的力量!
李维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院长兼总建筑师。
1、医疗建筑设计需适应医院未来的发展变化
李维东曾提出过一个“医院高适应性”的研究方向。即在设计时要考虑“医院建筑设计需要适应医院未来的发展变化”。
曾经一个“三级医院的改扩建”项目,让李维东对“医院的高适应性”有过切身感受,“当时由于门诊楼仅使用了20年就不能满足现在需求,院方希望通过改造,完成医院的建设预期。但由于原建筑不适合改造,这一致命性的问题,使得原建筑只能被迫拆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成本”。目前即使新的医院,投入使用几年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改动、调整在医院全寿命周期内是永远存在的。
由于国内医院发展变化步伐的加快,医疗建筑规模上的增加,医技、门诊甚至病房的内部功能调整,为适应流程变化、科室调整、新设备安装等建设需求,都对医疗建筑设计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医院建筑设计方案需要有穿越式思考,考虑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满足甲方的发展需求。
李维东也强调,医疗建筑设计师需要高度重视“医院高适应性”这个问题。对于群体建筑设计,需要总体规划脉络清晰、结构合理,并且具备弹性和包容性,一旦十年后,预测的二期工程有所变化,改造建设仍能顺利实施,完成医院的生长性发展,并为远期建设保留了多种可能;对于单体建筑设计,需要采取多种手法,预埋伏笔,争取将来不变动或者以较小的代价适应医疗变化对建筑平面布局的要求。
提高“医院高适应性”,不仅能极大地延长医院使用寿命,还能提高医院投资效益,这是医院设计深层次质量的一个表现,也是绿色医院设计的性价比很高的策略。
“医院高适应性”作为李维东的一个研究方向,他表示这个研究对于医疗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必要,尽管这个研究的价值展现具有延迟性,可能还没有引起院方的重视,或者足够的重视,但李维东相信这个理念将在不远的将来会对医院建设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2、“设计的价值”不在于罗列和堆砌新技术
如今,绿色医院建筑概念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在其建设初期,许多设计院、第三方公司和医院更愿意关注一些高、精、尖技术,如分布式能源、电动遮阳等,以此吸引更多“眼球”。
对此,李维东却不以为然。他始终坚持“被动技术为主、主动技术为辅”的设计策略。在他设计的项目中,多数建筑是主要通过降低建筑自身能源需求从而实现节能的。
他介绍,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最好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同时优化外围护结构,设置屋面绿化或屋顶蓄水,提高“医院高适应性”等,在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造价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品质和投资效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的价值”。在做好“被动技术”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稳妥的“主动技术”来增加效果,这样做,在现阶段既是合理的、又会是高效的。
如果“被动技术”没做好,只强调“主动技术”,势必会降低主动技术的节能效率以及医院全寿命周期内的性价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入的提高、高新技术的稳定,在应用好被动技术的前提下,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主动技术,但各种技术是否兼容配套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待设计师们的研究,而不应被简单地罗列和堆砌。
李维东设计的绿色医院建筑—青岛市西海岸医院
3、设计师工作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协调”
作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院长兼总建筑师,李维东更加善于统筹协调内部来完成高品质的设计作品。在谈到多年来的工作感悟时,他说,我们对建筑师这个角色要有全面的理解。平面功能、立面造型、工程美学等并不是建筑师工作的全部,建筑师需要分配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去协调各个专业一起高质量地完成建筑作品,这不是个人的理解,而是建筑师职业的要求。
一方面,建筑师要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带领、协调整个设计团队,处于天然的“主角”位置,这是做好设计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无论是做技术还是搞管理,最重要的是追求和信仰,它决定了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决定了一个团队的企业文化,从而决定了设计作品的层次和质量、团队发展的方向和力量!
李维东主导设计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4、医院建设行业的预判——体验感、复合化
李维东在医疗建筑领域工作了27年,对于医疗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着自己的思索和感悟,“未来,医院建筑会越来越注重体验感,在完成医疗功能的前提下,会更加注重单纯医疗功能以外的因素,因而医院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会逐步丰富和完善,这或许是医院建筑的一个变化。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也将对医院运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起医疗流程和医院建筑设计的重大变化。”
医疗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复合化,医养产业将是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妇幼、康复等专科医院将进入一个发展期。或许装配式建筑将与医院结合,形成一个非主流但有生命力的设计方向。
李维东与团队一起讨论工作
行业感悟
医院建筑作为最特别、最复杂的公共建筑,在建设中,不仅需要医院建设各方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前瞻意识,还需要有超高的参与和配合度。
在医疗建筑设计前期,很多医院建设方和管理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但依旧坚持要做心目中的“好医院”。这是目前,我认为的最大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医院设计程序中重视“前期策划”这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医院确定发展目标、医院定位和规模等关键问题,避免前期思考不周造成后期项目运营带来困难和风险。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甲方的观念和意识。
编者按:
李维东为“首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奖者,本文系筑医台针对此次获奖者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