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主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让不少人激动了一把。只是歌词略鸡汤,许巍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真正拥有诗和远方的,就要算上这对日本夫妇了。
先生叫津端修一,出生于1925年,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建筑师,他和妻子津端英子退休后,辞别都市,归居田园,过起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般的桃源生活。
36年前,津端修一先生得到母亲赠与的一块位于爱知县高藏寺乡间200平方米的土地,身为建筑师的他,在退休时,决定送给太太英子一个甜蜜的礼物,邀她一起返回农村,过恬静的田园生活。
曾经参与东京帝国饭店设计的津端修一先生,认真地设计了这个田庄。
他自述:“这栋房子是以建筑大师安东尼·雷蒙位于麻布笄町的住宅兼工作室为雏形设计的。雷蒙先生是我这一生最尊敬的人,我想要延续他的精神。在战后物资贫乏的时期,雷蒙先生就想到使用鹰架圆木和三夹板等最便宜的材料盖房子”。
对生活,两个人一直保持“宁缺毋滥”的态度。
房子的整体设计不豪奢,但也不简陋,处处透露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独特的审美。
“购买的东西要传给下一代,要买就买好的,绝不可以买便宜货”。
别看是两位退休的老人,却有很独特的品味与想法。那些家具,是他们花了将近35年的时间收集起来的。
这栋木造建筑以【简单最好】为理念,单间房屋有三十二张榻榻米,天花板是挑高的,很开阔,让人感觉轻松自在。
打开窗户,就会有随着四季变换的杂树林景色进入眼帘。夏天时,可以把吊床绑在这根梁柱上,让女儿或孙女舒舒服服地睡午觉。
在津端修一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英子,也与丈夫有相同的生活理念。
她说,当你想把生活过得精细时,它就会变成无数细小的片段。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融汇成了他们之间优雅的生活。
津端夫妇还在宅外开辟了一块可耕作的土地,津端先生把庭园分成了21块小菜地,甚至画了设计图,给每块地设计不同的植栽蔬果,他甚至动手做出木工标示牌,这样,春夏秋冬该种什么,就更有次序了。
吃自己亲手种植的瓜果蔬菜,住自己亲手盖得房子,幸福大概就是如此。
90岁的他还是一颗童心,经常用文字记录下细小的点滴,还配上可爱的图。
就连一些小小的指示牌,都被他装点得十分雅致。
小心,会痛哦小心
鸟儿的水盆。欢迎,来洗个澡吧!
如今两人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一蔬一饭,一菜一汤,他们仍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
夫妇两人一起捣年糕
一起侍弄院子,摆弄花草
即便他们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他们依旧可以抱着对生活的热爱,把日子过成诗。
来源:网络
筑医台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