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从业经历,张远平从未改变对建筑设计的初衷,“通过设计的智慧去营造建筑空间,更好地改进社会生活。”

张远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副总建筑师兼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执行主任。

建筑设计满足了内心的快乐

谈起自己的经历,张远平用了“简单“二字。但也就在这种简单中体会到了他对于建筑设计不忘初心的坚持。

他说可能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当一切付出,最终以那么真切的形式展现在眼前时,给你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职业快乐。”张远平1987年从华南工学院毕业后,便就职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设计院),至今已经与建筑“打了30年交道”。他说,当时得益于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西南设计院给予的莫大肯定,自己才有机会成为主创或各类项目设计的负责人。也在一次次的实践创作中,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从中体味到了职业带来的一切:挫折、困顿、成就、荣誉和快乐!

1994年,从设计第一个医院项目开始,至今他主持了数十个医院项目的设计,对中国医院20多年的发展状况有着真切的体会和认知。随着医疗建筑设计的日新月异,他的“建筑情缘”也在这样不断创作和挑战中水到渠成。

医疗建筑设计需要技术和知识的双重考验

医疗建筑有着与其它公共建筑相同的普适性要求,如空间形态、消防要求、人性化应对、绿建节能措施等等。但医疗建筑设计无论在设计思路、工作模式,还是技术应对上均与其它公共建筑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异。

张远平对于医疗建筑的复杂性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满足医疗运营的医疗工艺应该是医疗建筑设计中最特别、最核心的基础,而围绕医疗工艺流程必须完成的技术并综合应对是设计中最复杂的部分。

这种全方位的控制,需要强大的专业技术团队或平台协同完成,这不仅考验建筑师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考验技术团队的综合实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工艺流程及对应设计策略不断更新。面对这种动态趋势,张远平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医疗建筑设计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医疗工艺知识,整个医疗建筑行业也需要搭建一个跨专业的平台及互通桥梁。

通过设计的智慧营造建筑空间

跟锻造一个设计大师童话相比,张远平更愿意与我们分享的是如何在项目难度不断加大,院方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建筑初衷:“不管怎样,自始至终都从未改变对建筑设计的初衷,通过设计的智慧去营造建筑空间,更好地改进社会生活。”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项目曾是西南设计院承接的一个按总包形式推进的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张远平不畏艰难,尽管“项目技术对应点多、项目细化和控制工作也很复杂”,但张远平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通过设计的智慧,坚守着自己对于职业的责任和追求。

他介绍,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经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项目“涵盖的医疗建筑中几乎所有技术对应点”,但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医疗工艺全过程的对应性设计,并且在BIM、绿建、幕墙、景观、精装、交通标识等分项设计上实现了整体控制下的专项深化。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项目,了解更多,请点击文后相关阅读。

他也感慨,整个团队在设计流程和设计总包配合上沉淀了很多经验,设计图纸的深度和技术涵盖范围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是西南设计院多年发展专业化建构综合技术平台的一种验证。

总体鸟瞰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项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 日景透视图

有时,“建筑设计也会充满着变化或不可避免的遗憾。” 采访中,张远平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曾让他遗憾的项目。

他介绍,攀枝花妇女儿童医院作为“西南设计院山地医院项目系列”之一,该项目规模为600床,设计之初也“作出了不错的构想”:由于项目用地非常特殊,由两个地块组成,且地块之间夹并一条与用地标高相差二十米的城市道路,所以设计方案采用斜坡化广场作为医院入口,利用道路高差体系,设计多功能出口,在医疗流程、物资运送、消防应对等方面都与用地结合的较好。

但后续施工图设计并非由西南设计院完成。张远平对此表示,尽管能否落实方案概念存在变数,但设计师仍需坚持的是从一而终的建筑初衷。

设计理念的实现,需要团队的力量

谈及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张远平特别强调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合到项目之中,最关键的是团队的建设和技术平台的打造。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理念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支撑,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借助优良的综合技术平台,实实在在地利用专业,才能解决专业难题。”

在设计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大楼时,张远平对于夹层净化机房供上下两层手术室的构想,就是通风专业团队突破局部技术限制得以实现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项目也是如此,由于大厅穹顶需要渐变彩釉玻璃图案,专业的幕墙团队便通过外挂点抓玻璃和参数化设计给力完成。“建筑设计师的理念要在项目中得以实现,这一过程更是团队合作的极致表现。”

实景

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大楼

四川省肿瘤医院外科大楼-手术室

学习与积累是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

说到自己多年来的工作体悟,张远平直言,“医疗建筑设计是艰苦而充满挫折感的设计类别,刚刚扎根医院建设的设计师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必须对医疗工艺有相当高程度的认知,这需要系统学习和长期积累。

医学的每一次发展,流程和医疗设备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建筑师不断面对的“难题”。学习与积累才是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因此,医疗建筑设计师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沉淀!

未来行业更加融合,建造形式更加多元化

近十余年来,张远平尤其专注于医疗建筑的设计与研究。对于未来五年的行业发展走向,他表示,未来医疗领域将会更加融合,而医疗建筑的建造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未来五年,多种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这将带来医疗运营、管理、建设的对应性变化,医院形态将更加多元化,医养结合、专科中心集群的发展,医疗与城市综合体的融合,大健康产业的聚集等,都是医院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研究和应对的趋势。

务流程再造医疗流程是未来设计的趋势,今后的医院会更加注重环境品质及服务体验,医疗建筑设计会更加注重医疗工艺及功能,医疗建筑的建造形式也会更加多元化。

信息化、智能化也会在今后给医疗流程带来持续的冲击,引发局部革命性改变。因此,信息化全面介入是医疗格局变化的必然。这种变化也会带来建筑空间对应性发展的变化。

多元化的资本,更高的服务,智能信息的发展,都将是未来这个行业的主要关注点。

行业感悟:

近几年,国内新建医院品质大幅提升,对于医疗建筑设计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针对医疗建筑设计必须关注四个“缺一不可的内容”, 一是医疗工艺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基础;二是技术综合应对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关键;三是文化艺术表达是医疗建筑设计的载体;四是人性化关怀是医疗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 

随着信息化全面的介入,医疗格局也将发生必然的变化。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设计者唯一要静心坚守的就是:职业的责任和充满关爱的情怀。

编者按:

张远平为“首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奖者,本文系筑医台针对此次获奖者的专访。

“首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奖者 张远平简介

职务介绍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医疗健康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分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业经历

从事建筑设计行业29年,主持过学校、医院、酒店、住宅等各类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

获奖项目:

1.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楼获2000年度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江油市中医院整体建设项目获“十一五”全国优秀医院建设项目奖;

3.楼获2012年度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三等奖;

4.成都市公安局227信箱工程获2002年度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5.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模拟培训中心获2007年度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建筑类三等奖;

6.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模拟培训中心获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7.资阳市城乡规划展示馆获2013年度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一等奖;

 8.摩梭家园——摩梭人聚居地保护项目获(WACA)2014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

9.资阳市城乡规划展示馆获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二等奖;

 10.摩梭家园——摩梭人聚居地保护项目获2015年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人居委员会优秀项目一等奖;同时在中建总公司首届“中国建筑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征集活动中获评社区发展类优秀社会责任实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