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经过为期一天的考评,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顺利通过HIMSS EMRAM六级评审,成为陕西首家通过HIMSSEMRAM六级的医院。
当评级结果出来,我自然是激动万千,半年多来乃至近几年的艰苦工作没有白费,深深沉浸在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欣喜中。
HIMSS EMRAM评级解析
HIMSS评级分为0~7级,如果一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只涉及患者医疗费用的管理,没有相关的临床业务类应用系统,可划分为0级;应用流程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信息流转,但病历文书为手写,这类医院可划分为1级;2级是指医院有了临床数据库,并且已经储存了医嘱信息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3级是指患者用药记录、护理类文书这些也都进行了电子化;4级要求所有的医嘱必须电子化,使用了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并且医嘱系统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功能;5级中明确要求用药的闭环管理,确保药物流转的每个环节都有信息记录;6级的要求主要是,至少在一个病区实现临床业务流程全部实现闭环管理和电子化,有药师审方环节,并且具备完善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7级就是全院临床无纸化,实现6级内容标准在全院的应用。
HIMSS评级中0~5级只打分不授级,6级的主要评审流程是医疗机构在线填报医院基本情况和信息化有关的真实数据,同时会出具差距报告。接下来组织初步评审,专家组给出提升意见,机构进行完善,最后进行机构现场评审,给出评审结果。0~6级可直接申报,但7级评审的前提是必须经过6级现场评审并通过才可申报。
经过深入研究国内医疗信息化评级评测的相关标准,如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互联互通评测等,与HIMSS EMRAM评级标准其实本质一样,都是围绕标准化、结构化、无纸化、互联互通等,出发点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但评测组织机构、评审方式、评测环节不同。比如,国内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是以数据元标准来反映临床应用水平,HIMSSEMRAM的侧重点在于评审实际的临床应用以反映信息化建设水平。
评审前的问题梳理
我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简单的人财物管理,逐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IT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院信息系统架构不断优化和扩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临床数据中心(CDR),附带全院一卡通、全功能自助服务、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组转诊等,实现了临床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并且与省级卫生信息平台进行了数据对接,做到了诊疗信息的跨院共享和协同。
医院确定参加HIMSS EMRAM6评级后,医院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成员涉及医院各个业务部门。准备过程中,我们与医务、护理、药剂等部门仔细研究标准内容,结合我院当时信息化建设情况,逐项寻找差距,讨论并确定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流程改进点,逐项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再改进,形成每项流程改进点质量把关的PDCA循环。特别是在药品闭环管理的查漏补缺方面,我们多次完善、改进和优化,最终连同临床科室小药柜中的药品使用一并进行了信息闭环管理。
“以评促建”是我们参与HIMSS评级的宗旨。通过HIMSS标准和评级过程中的专家指导,给我们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流程管理、信息互联互通、便捷操作等多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这是我们参与评审的核心目标。
评审前,我们梳理我院信息建设的一些问题:
首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需求不合理、有的同一功能需求频繁变动、有的临床科室需求未定,但汇报给领导的就是软件问题比较多、不好用、解决慢等。
其次,院领导通过参与评审过程,以及终审评级专家的反馈意见,对我院的信息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了解到通过院方职能部门与信息中心、软件公司相互配合,是有能力解决临床问题的。就像我们医院电子病历签名问题,我们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回来,医教部提出要上电子签名,院领导由于很多原因(如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到位、费用问题等)一直搁置,目前替代做法就是图片签名。终评时专家反馈了图片签名存在的法律责任、安全性等问题,院领导当天就安排医教部专人负责了解电子签名相关事宜。
最后,在评审前,我们医院的移动护理一直在病区试点,护理部在护理病历部分只注重了护理文书的电子化,没有护理计划、护理路径的概念,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同时给了很好的处理建议,护理部也高度认可。同时专家就护士的异常操作及腕带问题详细的进行指导,明确了什么是软件完善问题,那些是管理问题,护理部当天就安排整改,一定程度上让院领导明确软件要配合管理才能用好。
评审与今后工作的对接
HIMSS6 的评级标准出发点是在考量临床文书的无纸化、临床决策支持、各种业务闭环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是否实现,包括药品闭环、PIVAS闭环、皮试闭环、检验闭环等,但评级的核心思路是在印证通过信息化手段是否为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做到了支撑,这和我们医院以往和将来信息化建设方向都是吻合的,本次评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次大促进,过程中也促使我们医院信息化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以评促建”的过程,让全院人达成共识,目标统一,标准惟一,七大业务闭环的实施,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信息科与医疗、护理、药品等职能管理部门通过联手共建,缩短了距离。
通过信息化手段,以患者为中心,实现药品、检验、输血等闭环管理,使用知识库为临床医生提供智能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在各个系统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了医疗安全和质量,系统的便捷程度,助于把医生更多的时间释放出来用于患者的诊疗过程。医疗信息化促进了医疗卫生的发展,对我院院内医疗业务流程的优化起了推动作用,从而保证了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
既往我们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为信息科牵头和主导实施,推动业务应用系统推广和应用,近来通过多次沟通协调会议及HIMSS评级过程等的影响,我们全员不但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且更加深入理解了使用科室、管理部门参与需求讨论和确定的必要性,我相信我们院内齐心协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会有不断的突破和进展。
对比评级标准后,发现我们曾在药品闭环方面存在不足,如药房在药品上架、临床科室备用药品在上架信息核对和信息记录存在漏洞。信息科同药剂、护理等部门一并商讨信息化解决方案,最终决定通过每个过程进行扫码信息核对和过程记录,但这为药房药师和临床护士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大家仍然客服困难,按照既定方案进行落实。
回想起来,这项举措为减少用药差错,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起了很大的作用。像类似的流程调整还有好多,各科室共同努力,奔着一致的目标,不断改进。
信息化永远在路上,我们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