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早期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的差异,许多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以致于后期建设困难、布局混乱、交通拥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后期发展与运营,不得不征地扩建或在新城区重新规划选址,进行整体搬迁。

湖北省来凤县康复医院是市级立项的重点工程之一,为民营性质综合二级甲等医院,原有医院范围内用地狭小,交通拥挤,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故在新区另行购置土地新建院区,计划建成一所集门诊、急救、住院、康复疗养于一体的综合甲级医院。项目建成后将对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居民就医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建设用地多次调整,最终选址在拟新建的迎宾大道(连接城区与高速出口)一侧,且临三叉路口圆形转盘,给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医院鸟瞰图

康复医院工程概况

湖北省来凤县康复医院(以下称“康复医院”)位于城市新区,规划用地占地约3.34h㎡。工程包括门诊办公综合楼、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康复疗养中心、职工宿舍、食堂、锅炉房、供养站、污水处理等项。医院东侧临新建迎宾大道与209国道转盘,转盘直50m。

总平面规划图

(一)建筑规模

医院总建筑面积7.3万㎡。其中门诊办公、急诊医技、住院综合等业务及辅助用房3.9万㎡;康复疗养中心1.0万㎡;职工宿舍1.1万㎡;机动车车库1.1万㎡。项目2015年12月动工,计划2017年投入使用,总投资1.5亿元。

(二) 人流规模

医院拟开设病床600床,设计年住院人数1.1万人次,年急诊量为3~4万人次,日门诊量1200~1500人次。

(三) 功能分区

住院部:设9个病区,开设病床420张。内科3个病区,外科2个病区,妇儿2个病区,特色专科2个病区,手术室、ICU及辅房一层,设备层半层(顶层),设6个层流手术间(干级一间,正负压切换间一间),一层设住院收费中心(6个收费窗口),住院中心药房及库房。

门诊急诊:门诊、急诊及输液观察中心分成人、儿童区(坐式输液80个,观察床6个,急诊抢救单元,外科门诊小手术间,肠道、发热病人诊治专区,门诊医生坐诊区,按内、外、妇、儿、专科、专家等设置诊断区),一层大厅设门诊收费中心、门诊中心药房。

医技影像中心:CT、核磁、胃肠机、DR、CR、钼钯800ma X光机等8个工作区(预留1个扩大业务工作区、核磁应避开流动金属水管)。

功能科:彩超3个区、心超3个区、脑电、TCD、病检中心。

行政办公区:设院长室,副院长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质控科、病案科、医保、农合、后勤总务、设备科、网络中心、保卫科、科教科、宣传科、办公室、收发图书、职工活动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多媒体学术报告厅(300座,舞台、音响机房)。

规划设计重难点

本项目建设基地地形具有典型的恩施地理特征,地形由东至西呈阶梯状抬高,用地红线边缘基本上是沿地形中等高度的一根等高线划分而来,红线内最高点至最低点高度相差约20m;用地东西向较窄,宽度约54~146m,南北向长,约385m。根据分析,在设计中项目存在以下几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阶梯状地形

(一)交通处理

由于现状地形属于纯自然状态,规划迎宾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且沿转盘往东有4.5%的道路坡度,如何处理场地内部道路与规划道路的衔接是规划上首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是由于规划场地临道路一侧是坡度较高的城市快速道路以及1个三方向的车行环岛,如何设置医院的车行、人行及污物出入口也是需要认真处理的问题。

(二)场地处理

项目地形沿场地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而医院内部场地为了方便病人及医生的使用,通常不宜设较大的坡度,处理场地内部的交通与场地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建筑布局

场地南部宽度较窄,北部宽度较宽,且需要尽量节约场地,需要尽可能将建筑布置在场地南部,条件对建筑体型的限制较大,需要在有限的场地中将建筑完美地融合到环境中去。

(四)山体处理

考虑到场地平整后势必会与红线外自然场地存在较大的高度落差,对这种高度落差的处理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规划设计理念

(一)山与水的交融

阶梯状地貌是恩施最典型的地貌特征,它造就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独特景色,山水交融,结合弧形的用地现状,呈现出了建筑在用地内的初步轮廓。

山与水交融

(二)古与今的交融

恩施历史悠久,放眼恩施著名的古建筑,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层层退台式的屋顶展现出建筑的层次感和韵律感,而现代建筑需以简洁流畅的设计,在设计中裙房及塔楼的多处部位考虑退台处理,在建筑形体上展示文化的古今交融。

古与今交融

(三)形与神的交融

阶梯状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恩施最典型的地貌特征,具备奇特的外部形象。建筑立面采用了简洁的横向线条,运用线条与玻璃的虚实对比,展现了形与神的交融。

形与神交融——背立面透视图

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

根据康复医院的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总平面规划分为两大区域。南区靠近院区人行主入口,围绕圆形转盘设置门诊办公综合楼、急诊医技和住院综合楼,3个功能区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建筑面对转盘中心绿地具有良好的景观与朝向。北侧区域为康复疗养中心,食堂和职工宿舍区,靠近车行次入口,该区域与远期规划的老年公寓设置连接接口。

(一)交通组织方案

迎宾大道转盘以南为城区方向。迎宾大道转盘以北为出城方向,道路红线宽40m,道路设计纵坡4.5%,为长大纵坡,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交叉口进口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3%”的规定,故迎宾大道北侧不宜开设红绿灯平交道口,设车行次入口。圆形转盘西侧,若考虑车行出入,则转盘形成四岔路口格局,结合北侧高速而来车流快速下坡、东侧车流汇集、进入医院车流排队等候以及车流交织混行距离过短等因素,此处不宜开设车行出入。为了医院具有良好的正面形象,方便市民进入医院就医,最终决定在转盘西侧地块中部设置人行主入口,车行主入口设于地块最南部。

人行车行入口与内部交通流线

(二)高程解决方案

设计中将场地沿南北方向竖向分成两块高程,南侧部分为医疗部分;北侧为后勤部分。图示黄色地势较高的场地连接规划迎宾大道,蓝色地势较低部位连接转盘环岛,场地内部由内部道路调坡连接;沿人行道部位由图中绿色的一部楼梯相连接。北侧利用地形高差设一层室内机动车停车库,机动车辆可平层进入。

南北高程分区

(三)车行主入口远期方案

为保证车行主入口与转盘有足够的缓冲距离,车辆有更长的交织空间,远期规划南侧增加征地约0.14h㎡,车行入口南移,改移后与转盘距离约46m。经过实地踏勘、专题研究类似项目,并认真分析类似项目经验教训和利弊得失,设计采用增加城市支路的概念,将入口通道内退,使之具有并列排队等候空间,并分设2个方向入口道闸,有效、快速疏解车流,避免车辆排队等候过程中对城市主干道造成滞留和拥堵。

车行主入口远期方案

(四)重点建筑设计方案

康复疗养中心:建筑面积1.0万m2,按100个疗养单元设置,内设娱乐、健身、理疗、陪谈、读书等区域。

住院大楼:建筑面积2.4万m2,楼层12层半,每个住院区按52个病床位设置,同时每间病房预留增加床位1个。

ICU设置在离手术室较近区,新生儿室设在儿科同层。血液透析中心设在泌内科,镜子中心设在消化内科同层。设中央空调及热水供应,3个中心(吸氧、吸引、传呼)、电梯、电视、网络等配套设施。

康复疗养中心

来凤县康复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建设“以人为本,以病患为中心”的集医疗、急救、康复疗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中心。在交通组织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重点调查,探讨相关经验并灵活应用,比如人流密集公共建筑如综合性甲级医院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或老城区,车行入口一般直接临城市主干道,且具有用地范围狭窄、改造空间难度大、停车位较为紧张等特点,以至高峰时段大量车辆无法进入、城市主干道形成大面积滞留等候。在实际城市管理过程中,若道路较宽,则一般设置专用隔离护栏,形成缓冲区域;若道路较窄,则将道路划定为单向车行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对于新建建筑如大型综合性医院等项目,一方面按规范及地方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足额配置停车位,保证足够的容量;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城市支路疏解车流,或通过设置临城市主干道的小支路积极疏导车流,避免车辆在城市主干道上滞留拥堵。

来源:《华中建筑》,内容有所改动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投稿邮箱:wangshuo@zhuyitai.com

延伸阅读:

算账!北大国际医院在绿色施工中到底节省了多少钱?

【图酷】葡萄牙这家由电子工厂空间改造的持续护理中心,如此巧妙!

这样的高级儿科护理中心,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