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是集中医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医院,也是区内文唯一的一所服务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性二甲中医院。为满足医院日益扩大的医疗需求,拟对新院区进行改扩建,欲保留部分旧建筑进行改造,同时拆除部分旧有建筑并在原址扩建新的建筑。最终通过新院区的扩建与改造,建成“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相结合、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

1、项目概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从总体布局、交通组织及园林设计三个方面利用当代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建筑改扩建设计。项目院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1530.9m2。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102871m2,包括现状保留并改造的职工宿舍与何添楼,约16600m2;新建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高压氧舱及污水处理站,总建筑面积86296m2,建筑主体地上20层,地下2层,总建筑高度85m。院区规划设计总床位数800床,日门诊量5000人次,院区医护工作人员1600人。

▽ 院区鸟瞰图

2、用地分析

项目近期规划用地基本南北向布局,用地的西侧为原人民医院现状宿舍区、卫校区及中医院的老院区,北侧为现状的慢病站,东侧和南侧位现状道路。

按照任务书要求,项目近期规划用地可建设范围位于用地的东南侧,东西宽度最宽处约为130m,最窄处约为115m,南北向约为130m。整体地势较为平坦,用地形状零散、不规则,较为局促。

面对如此地形,结合园林及中医理念,决定了规划设计特点:对自然的尊重,建筑应与周边环境和自然相互衬托,融汇到自然之中。因此,建筑应化整为零,灵活布局;绿化景观化零为整,相互连通融合。通过创造流通的绿化空间及园林小景,使绿化空间形成建筑的底景,将分散灵活布局的建筑串联,展现园林步移景异、步步为景的特点和空间意境,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借景,相互融合。

▽ 用地分析

3、总体布局

根据用地的特点及医疗功能区域的布局特点,将院区分为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及后勤保障区。从功能布局上将人流量最大的门急诊区设于用地南侧,靠近城市主干道,可以快速集散大量的就诊人流和车流,同时依据门诊楼层数宜少的特点设计为裙房建筑,沿街形成亲人的建筑尺度。

服务于门诊和病房的医技区,设于两者之间。门诊西侧部分设有与西侧老院区连通的通道。门诊楼前设院前绿化园林及步行广场,是医院与城市的缓冲空间。污水处理站等布置在用地东北角,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从空间布局上,以连接主入口与病房楼的开放式医疗主街为空间组织核心,模拟园林中的游廊体系,将建筑灵活错动布局在其两侧,辅以流动贯通的一进一进的绿化采光院落空间,院落向城市开放,将室内外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以高层的病房楼为背景,突出园林空间及岭南建筑群落自在、轻盈、开放的特点,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平衡与融合。

4、交通组织

院区出入口设置:院区共设4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南侧、东侧。道路交通组织:院区内道路均为6m宽的双车道,双行车道的设置可减少无关车辆院区内的穿行,各出入口车辆流线形成尽端式回车设计,互不干扰,又在紧急时能够相互连通。

院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形成消防环路,可满足消防车的通行。由于远期规划设有较大的入口广场,为充分利用规划用地,近期规划门诊入口距城市路相对较近,且流量较大,故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将人行道路在平面和空间上与车行分开,车行流线利用地下室空间组织,减少干扰。

而在远期规划中利用获得的较大的入口广场空间亦可灵活组织各种流线。门诊楼西南侧及病房楼东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解决门急诊车流及住院部车流的停靠。本着医院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理念,除东侧结合急救中心入口设置少量急救车停车位,住院部北侧设置少量临时无障碍停车位外,其余车辆均停放于地下车库内。人车分流、人物分流、洁污分流,流线便捷高效。

5、绿化环境、空间景观设计

位于中心的医疗主街形成核心景观空间,以入口园林广场—门诊入口大厅—垂直交通大厅—木棉庭院—出入院大厅—病房中心花园形成空间序列,以开放的木棉庭院为高潮,整个空间收放有致,充分展现了古典园林空间,给人心旷神怡,身临大自然清新的意境。主街的景观序列、一进一进的院落空间、候诊及休息平台的园林小景,景观空间层层深入,层次丰富,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园林景观画面,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医疗景观环境。

医疗主街东西两侧一进一进的院落空间错落有致,向城市开放,展现了岭南建筑的院落特色,两侧的院落通过开放的医疗主街空间联系,将室内外景观环境贯通,形成流动的园林景观空间和丰富的景观层次。

屋顶花园为患者提供了休憩场所和良好的景观,屋面构架有效遮挡了屋面设备。建筑绿化设计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中采用多种景观元素,结合场地设计、小品设置、植物配置,形成使用方便、环境优美的绿色空间,力求实现休憩、生态、精神及美学、经济效益等多重功能。

项目在总体构思中就着意突出精致、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特点,通过对环境的塑造,使环境与建筑相互融合渗透,表现出园林化医疗建筑所特有的人文精神。

中医院作为开展中国传统医学活动的场所和载体,作为一个建筑组群,同样也需要体现中医理念相匹配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艺术内涵和风格。但中国传统建筑的演绎发展,空间形象的变化应体现不同时代的特征,因而在该项目的设计中充分运用当代的设计手法,从总体布局、交通组织及园林设计三个方面实现传统建筑改扩建,使竣工的建筑洋溢蓬勃的现代气息,蕴含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一个案例读懂中医院人性化设计

找不同丨聊聊回民医院特殊设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