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率变负差率,医院变药品商免费代销点

近日,有报道称自二零一六年一月湖南长沙市首批二十家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湘雅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二十家公立医院已拖欠药品配送企业药款超过一百亿元。

根据湘雅医院估算,维持该院每年二十多亿元销售额的药品流通和使用,相关人力、设备及工作用房等方面的成本,每年大约需六千万元,药品的仓储、物流配送、自然损耗等方面的消耗成本约三千万元,仅两项直接成本每年就需投入近亿元。此外,药师指导合理用药及使用过程中的检测和观察等,也是医院付出的间接成本。

取消药品加成后,现行政策并未考虑到这方面的成本补偿,所以药品零差率销售实际上是负差率销售,医院就像是药品供应商的免费代销点。

长沙多家药品配送企业负责人声称,已经收到部分医院的口头通知,要求签订药品购销合同补充协议,药品配送企业必须支付百分之十的回扣,否则将长时间停付货款并另行选择药品配送商。

医院让利于民不能以牺牲医护的利益为代价

下面这张截图是媒体对湖南二十家公立医院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运行上半年的情况报道。

在这则新闻中,明确指出:从今年一月一日起,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二十家公立医院率先启动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该项政策执行半年,已经让利患者近亿元。

湖南省零加成风波为全国敲响警钟

这两则新闻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湖南省从今年一月份药品零加成以来,长沙市二十家公立医院便陷入因取消药品加成后无法平移而导致的亏损之中。这种把医院当成冤大头,以损害医院和医护利益为代价的让利于民,竟成了有关部门口中得以炫耀的政绩。

错误的政绩观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奇葩问题。今年九月,网上就流传一份湖南省商务厅的催款单,建议医改办牵头协调,责成湘雅系医院尽快按时足额支付药品流通企业货款。

湖南省商务厅在函中指出:近期我厅连续接到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和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反映:中南大学湘雅系医院以长沙市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医院药品运营成本和药事管理费用无处体现为由,单方面要求药品流通企业承担百分之十药品运营成本和药事管理费用,否则不予支付药品货款。从六月份开始,已经连续三个月停付药品货款,这将会严重影响药品流通企业备货和对医院的药品供应,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十一月二号,湘雅医院孙虹院长在首届中国医院能力建设与发展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大会上更是爆料出:今年湘雅医院因药品零加成预亏损两亿!至此,湖南省零加成风波为全国敲响警钟!

(一)地方政府应反思对医院的补偿是否到位?政府及时补偿补贴,是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亏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路上,政府的角色绝对不能缺位,特别是公立医院因落实药品零加成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政府必须要补上。

(二)医疗服务价格是否同步进行相应调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通过提高手术费等其他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弥补,是填平医院的亏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但这同样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调整到位,何以会出现医院不得不向药品公司索取回扣的情形?

(三)让医院亏损是否置医护的利益于不顾?以湖南为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百分之十由医院采取降低成本等措施来解决。就目前公立医院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大多医院很难做到。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自认亏就是医护平摊亏,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可行、有效?

(四)压低药品虚高价格岂能医院单方买单?药品价格虚高,其背后的利益错综复杂,需要多方多头发力。医院、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是目前解决治理这一顽疾的重要突破口。但问题的关键是,仅仅依靠行政力量,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保、医药如果不及时跟上,只让医院单方去买单,是否在损害医院的利益,是否置医护的利益于不顾?医院索取回扣,说到了底,还是医保、医药跟进迟缓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不该反思吗?

(五)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得到社会尊重和应有报酬。好政策只有顶层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执行中不走样至关重要。如果医护因药品零加成而不得不面临降薪的话,又何谈调动积极性,何谈社会尊重和应有报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