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结构、新建材、新型建筑设备的大量涌现,为高层建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也成为高层建筑建设的催化剂。随着大中城市医院建设不得不向城市的上空发展,处理好医疗流线与高层建筑交通组织的矛盾,实现高层医疗建筑内部交通组织的顺畅和便捷,成为医疗建筑设计者的重要任务。

高层、集约化是城市中心医疗建筑发展的趋势

高层集约式的医疗建筑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方便了建筑设备和医疗管线的敷设,为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如医用物流、气动管道输送系统等),而且也使各种建筑管线(如医气管线、空调管线、污水系统等)的敷设集约、短捷。与此同时,患者的往返路程被大幅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因此,在我国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集约式的高层医疗建筑已成为医疗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交通组织流畅性是医疗效率的保障

在高层综合医疗建筑设计中,合理组织建筑内部水平和垂直交通是工作的关键,也是保证医疗效率的重要手段。门诊患者在门诊、医技之间的往返,住院患者在医技、病房之间的上下,医护人员在门诊、医技、病区间的穿行,洁物与污物的内部运输,很容易导致医疗建筑内部交通拥堵、流线交叉。病区与手术部的联系应顺畅、方便;手术部与中心血库、ICU病区的联系应快速、直接;为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到位,医患交通应相对独立,外来探视人员交通不应影响医疗活动流线;医疗物品的洁污流线须作严格分离……只有保证医疗活动流线的清晰、顺畅、互不干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科大楼设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科大楼(下文简称“手术大楼”)工程是大中城市里医院建设和改造项目中较典型的实例(图1)。建筑选址在院区中部原低层住院病房楼拆除后的用地,设计任务书要求手术科大楼内设置32间大中型洁净手术室、26个护理单元(1200床)的住院病区,并配备重症监护病区、心脏导管和CCU护理单元、中心供应部、血液中心等重要的医疗配套功能,同时还要求在建筑的地下部分设置包括两组放疗机房的放疗中心,首层至三层之间设置特种门诊、中心药房、中心检验等用房,并以连廊将新建手术楼与原有的医疗建筑连接。手术大楼总建筑面积9.67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95.76m,是一幢内部功能完备、交通流线复杂的集约式高层医疗建筑(图2)。

1.手术楼外观

2.手术楼总平面

(一)功能分区

建筑功能分区的重点在于合理布置手术中心、住院护理单元、重症监护病区以及相关配套部分。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在设计中对手术楼的各层作了如下安排(图3):

3.手术楼功能分区示意图

1、洁净手术中心

为满足全院区的外科手术需求,32间大、中型洁净手术室布置在较低楼层(四、五两层)内,并将六层设计为设备层以利于手术区净化设备的安装。

2、病房护理单元

病区是手术大楼中面积最大、所占层数最多的部分。为了使患者能够拥有理想的住院环境,设计师将病房层安排在大楼九至二十五层,其中九至二十二层每层按两个护理单元设计,二十三至二十五层按康复病区和特诊病区设计,每层设置一个护理单元。

3、重症监护病区(ICU)

为便于对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和治疗,将重症监护病区设置在手术中心设备区的上层,既方便与手术中心联系,也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层布置 ICU病区内的洁净设备。

4、中心消毒供应部

在常规设计中,医院的中心消毒供应部应尽可能独立设置或设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由于院区用地紧张,本项目地下室内要求设置的内容过多,可用面积有限,业主要求将院区的一部分中心供应室设置在本手术楼中,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经过反复论证、多方调研,最终将院区手术及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部分设置在本楼的八层。

5、其他部分

为了保证手术室与ICU病区患者抢救和治疗时用血方便,将血库设置在手术室与ICU之间;心脏导管介入手术室与心脏监护中心(CCU)病区同层布置,减少了病区间的垂直交通,使心脏病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更加及时和快速。

6、中心药房和检验中心

根据中心药房和检验中心的使用特点,将其布置在二层和三层。设计中始终以协调各功能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为原则,尽可能减少由于分区不当而产生的垂直交通量。

(二)交通组织

在上述各功能区域的使用要求及布置确定后,设计要重点组织好各功能区域的垂直交通联系。根据平面布局特点,设计师在大楼中心部位设置垂直交通核心区,并在其中布置了不同的垂直电梯组,分别面对不同使用对象,以满足手术楼内复杂的垂直交通需求(图4)。

4.手术楼竖向交通分析图

一般患者、外来探视人员交通—在交通核心区的中部,由6台大容量电梯组成的公共垂直交通组群供探视人员使用,并运送一般患者和其他人员往返于病区之间,为日常非医疗活动的交通提供保证。

1、医疗活动专用交通

根据护理单元的布置特点,在公共交通厅的两侧设置两组专供医疗洁物、药品和安排手术的病人在病区与手术中心往返,同时也服务于本楼的辅助医疗区域。每组内设置3部医用病床电梯,并在各层以门禁系统进行控制,以保证不受公共人流的干扰。

2、医护人员专用交通

医护人员电梯厅独立设置,使医护人员在楼内不受其他交通流的干扰,并且在病区和各功能区域内,均有其独立、专用的垂直交通。医护人员专用电梯群组的位置与医护人员在各层的工作区联系紧密,并在出入口处采用医护门禁识别系统,避免了外来人员进入内部区域。

3、医疗污物运输

两组污物电梯设置在建筑物两端北侧。清洁物品由中部专用交通核心送上各区,医疗污物则由两组污梯运至地下,避免了洁污流线的交叉,保证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4、其他垂直交通

建筑内部的医疗功能分区较多,对局部的垂直交通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首层至中心药房专门配备了专用药品货物电梯,为手术室设置了由中心消毒供应室到手术中心的专用洁物电梯(图5),并在血库与手术中心之间也设置了专用电梯,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无干扰的交通方式解决重要医用物流的运输,提高医疗效率。

5.手术楼专用梯分析图

垂直交通分区布置、组织有序,为医疗活动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洁梯、污梯分区明确,避免了交叉感染;为医护人员和重要医疗物品设置专用垂直交通,保证了医务活动的高效;相关医疗功能区域贴邻布置,方便联系又减少了垂直交通的压力。这些建筑设计手法的运用使高层医疗建筑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层  住院办理区、特需门诊部

五层  手术中心

八层  中心供应区

标准层  住院病区

高层医疗建筑的交通,尤其是垂直交通的组织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如何根据高层医疗建筑纷繁复杂的功能需求,组织合理快捷的水平和垂直交通系统,既满足医疗活动中各功能的交通需要,又能符合业主的建设要求,需要建筑师深入了解各医疗区域的使用特点,认真分析医院建筑内各种人流、物流的运动规律,采用分类组合、优化分区的思维方法,从高层医疗建筑的综合性、多功能性以及内部交通组织错综复杂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要求解决高层建筑带来的交通问题。

本文资料来源于城市建筑、建筑邦、网络,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张南宁、李炎

延伸阅读:

ICU病房循证设计的5个原则

医院建筑改扩建案例汇总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