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很早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大背景下的优惠政策和各界支持,民营医院这股新生力量也逐渐壮大!目前在医疗市场上,公立医院仍处于模范的位置,当然这仅限于完成时代蜕变的这部分,跟不上发展脚步的已经被社会淘汰。
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较为注重的还是市场经济的划分,而目前可以发现的是民营数量逐渐超过了公立医院,是不是由数量上将取代公立医院呢?小编觉得不是,公立医院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内部的矛盾较为严重。而此时我们所获得的相关资料显示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今天为读者们分享,公立医院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医院市场逐渐打开,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励,给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就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彻底的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那种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我国公立医院,由于医院没有彻底摆脱那种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医患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大难题,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只有做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
一、我国公立医院经营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医院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是群众医疗保健、疾病防治的重要场所。而公立医院作为一个特殊个体,它是政府出资兴办的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医院,发展公立医院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就我国当前公立医院来看,已经深受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影响,使得公立医院的性质发生转变,经营管理转向以盈利为主,医院一切工作以“向钱看”为主,进而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作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经营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公立医院只有做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我国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不明确,多管现象严重。
从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来看,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占据着医院经营管理的主导地位。公立医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而国家作为资金的拥有者和支配者,很容易造成管办不分的现象。
同时,受计划经济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容易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造成多管现象,如在人事安排上,由于出资人缺位,卫生部门、财政部门、人事部门都会参与到人事安排工作中来,造成“多头管理。在加上医院缺乏沟通机制,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到了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
2、内部监督不到位,权力滥用现象严重。
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医院经营管理权利大多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进而使得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也正是由于公立医院缺乏经营自主决策权,使得医院领导层失去发挥作用和才能的机会,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形式摆设,毫无实际作用。
另外,我国公立医院的院长大多是由政府任命,而在这个以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里,院长极有可能会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暴利,借机各种理由来向政府申请资金,这这些资金往往就会进入到院长自己的腰包,没有用到实处,不利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
3、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社会里,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就我国当前公立医院而言,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了医院经营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
首先,在新医疗保障制度下,医院从参保对象中所得的收入受到了限制,使得医院业务总收入减少,由于医院资金来源受阻,医院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会牺牲社会效益,谋取经济效益,继而使得医疗保障全面的落实下去;其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立医院获得更好地效益,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位。
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一直是由政府管理,而公立医院缺乏独立自主管理的职权,在这种背景下,极不利于公立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政府就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政府应当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公立医院,增强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所谓的“下放权力”不是政府不管,而是在给医院经营自主管理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约束医疗经营管理行为,维护患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医疗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另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的调整其各自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避免多管现象的发生。
2、完善产权制度。
资金是公立医院发展的根本,对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而言,产权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只有医院产权制度得到了完善,才能很好地促进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
就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形势和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功能上,它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故此,在医院产权制度上,应当根据医院自身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改革模式。而当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模式有股份制、两权分离制、产权让渡以及资产重组。而医院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则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
3、建立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能够科学的指导医院日常经营和管理工作,使得医院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调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而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之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立足市场,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定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
首先,医院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医疗体制改革环境下,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强化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医院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其次,要建立灵活的人事机制。人的创造力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完善人事机制,提高人事机制的灵活性。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医院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在适应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才能;要公开人事招聘,将政府任命转向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转变。要落实责任制,将经营管理相关责任落实到实处。
4、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的机构,它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就是公益性,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让社会全体公民共同受益。
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院管理体制,保障行为主体多元化,从社会、到家庭、再到个人,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社会,以建立个人医疗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而更好地推动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四、结论
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公立医院经营体制改革中,政府要积极地转变职能,要给予公立医院适当的经营自主权,要变行政管理更为监督管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不断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制,只有为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