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远远大于民用建筑,而医院建筑由于人员密集、用能设备多、用能时间长等因素,能耗处于各类公共建筑的前列。 
随着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加、安全规范的提升和服务层次的提高,耗能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如何提高医院各类能源的效率,推进医院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工作?

这~~~成为当前形势下医院迫切需要落实的任务,而医院能源管理水平、使用方式的科学性和节能改造的前后效果,均需要具体的数据做出科学而准确的评判和验证,显然能源管理系统是医院实行能源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大力推进绿色医院建设

绿色医院建筑是指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近年来,随着绿色医院评估和建设工作的推进,节能管理已成为绿色医院高效运行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通过先进的“绿色管理”方法,在医院向患者与医务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前提下,对医院建筑所有能耗设备进行监控,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支撑,制定合理科学的医院能耗管理方法,降低医院不必要的能耗浪费,使医院可持续发展。

2014年,启动了全国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挑选44家医院作为第一批试点。2015年11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就“国家卫生计生委本级节能监管平台项目”项目组织采购,近期目标是建设针对44家委属(管)医院的综合能耗数据监管平台,长期目标是建设完善覆盖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节能管理信息平台。

科学的能源管理是提高医院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的重要保证。推进既有和新建建筑的能耗监控与节能改造;加快信息化能耗计量,提升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建设节约型示范医院,大力促进绿色医院的全面展开。

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医院建设的同时,一批高水平的医疗能效与建筑综合管理平台也应运而生,施耐德电气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浪潮的发展。作为医疗能效与建筑综合管理的专家,施耐德电气专业打造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绿色医院智慧后勤管理系统,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后勤保障业务的运营、服务和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医院能耗现状堪忧

经过大量调査研究,行业专家已经清楚地发现了医院能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能耗现状
(1)我国医院平均建筑能耗是一般公建的1.6—2倍;
(2)耗能设备众多、功能复杂导致医院是耗能大户 ;
(3)人员流动和需求复杂,浪费和管理问题多。 
2、耗能设备的运行管理现状
(1)耗能设备运行周期长,耗能量大;
(2)大功率耗能设备运行状态没有合理手段进行数据监管,无法判断设备运行效率,大量设备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
(3)机电设备数量及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
(4)BA等楼宇控制系统流于形式,部分能耗设备长期“带病运行”。
 3、能源管理与节能措施实施现状
(1)缺乏合理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医院建筑节能效果不佳;
(2)缺乏完善的能耗计量系统,医院能耗数据不够直观;
(3)缺乏系统的耗能设备运行管理机制,医院耗能设备运行效率低下;
(4)缺乏合理的能耗考核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全员节能意识。

4、医院节能子系统应用调查

对全国几十家医院进行节能子系统应用调查,调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以上医院能源管理现状,对于医院能源管理,选择一套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的系统,通过良好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人员节能意识,形成合理的能源管理考核机制,对医院管理至关重要。

尤其要选择一个质量过硬、水平够高的专业医院能源管理平台,只有在核心技术上最先把握关键,才能源远流长,持续进行。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近30年的跨国公司,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医疗机构打造高效节能的基础架构,帮助医院提升管理效率。
绿色医院建设从智慧后勤开始

设计和建造一所智能化的绿色医院绝非易事。一样的空间在不同行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比如VIP房间的需求就明显有别于酒店客房。例如,病房的电源分生活用电和医用用电,所有面板插座必须便于清洁等。“病人不同于酒店住客,他们24小时都呆在病房里且往往情绪不佳、行动不便,此时有效的环境控制(如噪音、温度等)、便于病人自行操作的灯光、窗帘等控制都能够帮助病人感觉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力,以增强心理自信,加快康复速度。”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ic)能效及楼宇事业部中国区能效中心总监孙靖表示。

绿色医院的建设除绿色医院建筑外,还包括绿色的医疗过程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关于绿色医院高效运行管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绿色医院高效运行评价标准》编制组认为,医院不仅要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还应注重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并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院运行管理过程之中。安全、高效、低碳的医院运行是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出绿色医院高效运行的评价内容包括高效医疗、人力资源和资产、高效后勤3个方面。 
医院后勤部门作为医院能耗管理的核心部门,承担着整个医院能源消耗、能源管理、建筑管理等责任,很显然医院后勤是绿色医院建设推进的重中之重。由此看来,“只要医院后勤管理做好,绿色医院建设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 
高效后勤是指运用现代技术,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控制后勤运行成本,提高后勤运行效率,提供优质、便捷和人性化的后勤服务,实现医院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其对能源管理的评价指标涵盖了以下几点:
①建筑设施和设备运行符合国家关于保护资源、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②医院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
③节能专项投入和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措施;
④节能奖惩考核机制;
⑤医院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情况;
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采用;
⑦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⑧节能降耗目标的设置与持续改进;
⑨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的控制等。 

施耐德电气精心打造的医疗能效与建筑综合管理平台,是医院智慧后勤的神经中枢。作为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它充分考虑医院不同人员的需求,把控制级(设备运维)、运营级(后勤运营)以及企业级(医院管理)的三类需求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创新技术带来的愉悦体验,轻松助力医疗行业的安全、可靠、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1、用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资源优化?施家为医院管理者支招。施耐德电气融合IT信息技术,以云服务和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理念,打造远程能源管理、电力设备云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远程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将后勤运营绩效与企业资源绩效相结合,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2、用IOT服务提升医患体验
运营是整个医院后勤的核心之一,直接关系到医患体验和服务质量。施家以医院各个功能区的特定需求为出发点,为手术室、VIP病房、影像室、ICU、医院数据中心等区域量身定制卓越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医护人员工作体验和效率,同时改善病患的满意度,真正让系统服务于业务需求。
 3、用OT集成保障设备安全
从系统集成建设角度来看,医疗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集公共建筑、智能建筑为一体。医疗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常拆常改,在进行医疗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可行性研究成果,按照将来实际运行需要进行规划。
关键区域的环境监控报警、电力供应不及时、安防控制出状况,将直接影响医患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是设备运维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施耐德电气特别设计了强弱电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智能配电设备、智能照明、智能楼宇管理、集成化安防系统等互联技术实现能源供给与需求双向、动态管理,兼顾医院建筑的能源、设备及空间的利用效率,后勤运维轻松搞定。 
4、新旧建筑结合
而从修旧与新建紧密结合角度来看,有些医院在做改造方案时,往往是追求一种理想状态,将方案全部推倒重来。其实,很多建筑都未达到使用年限,房屋结构也没有安全问题,拆除这些建筑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要大量增加新建投资,增加医院的负担,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因此,施耐德电气在制定医院改造规划的时候,针对新建部分医疗用房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尽量利用和保留部分现有建筑,或将拟保留的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使新老建筑成为一个功能整体,既符合新的规划指标要求,又能满足将来的使用需求。

绿色医院建设任重而道远
然而,对于绿色医院的概念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医院的绿化、节能环保。绿色医院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以确保医疗安全与良好的医疗效果为核心,达到规划设计合理、功能布局科学、体现以人为本、运转快捷流畅、生态节能环保、环境绿化美化,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医院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基于现实的规划
医院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必须有绿色生态的理念,必须要高度重视医院的绿色建设规划。医院建设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规划为导向,正确处理好功能与环保的关系。要出于有限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的考量 ,正确处理好眼前投资与日后运行消耗的关系。
施耐德电气认为:一家医院能否最终建设成为“绿色医院”,其根本取决于管理层是否拥有“绿色”的头脑。所以,施耐德电气帮助医院管理者进行能效与建筑管理架构设计支持,让医院这叶扁舟在“绿色”的轨迹中行驶。

2、做好系统性研究

建设绿色医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把握好建筑总体规模与设备需求的衔接,解决好建筑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在确保后勤保障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建筑发展趋势通过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将能耗设备、设施联系起来实现系统性地节能降耗 。

3、重视成本控制

医院建筑投资大、要求高、功能复杂,在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绿色环保功能的先进性与资金使用的经济性,追求资金使用和功能设置的最优化及日后节能红利。例如施耐德电气为医院不仅提供了一体化架构设计,而且还配备了完整可靠的软硬件智能产品,助力医院实现“三大降低,四大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