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历史悠久,地处长沙,是国内学科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院之一,素有“南湘雅”美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发源于我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雅礼医院,医院以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医疗技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湘雅二院已发展成为超过2700床规模的卫计委直属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建设规模达9.9万㎡的门急诊医技楼工程,是改善医院现有就诊条件的重要节点,医院将以此为契机,重新规划的医院的医疗秩序和提升医院环境品质。


 

重新梳理医院布局,以点带面,促成医疗布局成为整体

医院受困于用地的不规则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个主要单体建筑之间布局分散各自为政。我们以建设门急诊医技楼为契机将院区内医疗功能和流线进行梳理。

整理归纳医院医疗功能,通过景观道路坡道等空间划分手法将医院划分为清晰明确的南侧门急诊区、中部住院区,北部高干区,西部科研办公区和东部精卫楼区。


 


  

1、营造院区廊院空间,重组院内交通。

基于医疗建筑分散布置的现状,拆除部分老旧建筑用以营建新门急诊医技大楼。结合现有院区医疗建筑整体布局,统一规划,营造出多个半围合景观院落,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环境。再辅以贯穿整个院区的景观连廊,连接院区各个医疗医护单元的同时,也使医院实现患者无障碍通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通过梳理医院车行路线、合理分解院内车流、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等综合措施。使院区交通单向顺行,快而不乱的良性循环,较好的缓解了医院交通的紧张状况。


 

 


 

 

 

 

一条地上四层地下2层宽阔的“L”形医疗主街将医院主要核心区链接起来,医院的人流和物流均可以通过这条宽阔的医疗主街链接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医院的通行效率,最大程度的实现医院内部医疗资源共享。

 

 


2、划分重组,医疗功能有机整合,建筑形体穿插叠合。

在分析医院主要建筑功能的矩阵关系后,将门急诊医技楼的功能进行分组分区,通过方位的转换使医院的核心医技区能够高效便捷的服务于门诊和住院区。建筑造型根据门急诊医技楼的医疗功能布置将建筑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转折叠加形成用地的“L”形,两个体块的材质分别与医院核心医疗区保持一致,一实一虚,相辅相生。

 

 

 

3、“多维度交通”组织空间,分化各类交通流线,有序有机。

院前双层交通平台使门诊人流能够便捷,顺畅进出。采用双层平台的方案,制定与外科大楼平齐的统一建筑标高,使建筑临城市道路形成两端平接的立体院前广场,并与地下人行通道无缝对接,大大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人车混杂局面。院前步行广场的两层落差,布置了快捷餐饮、休息及会客交流场所,成为城市与医院之间自然亲和的缓冲与过渡。

4、平面功能布局合理,医疗主轴贯穿联系各个医护单元组团,提高诊疗效率,避免相互干扰。

相关科室就近布置,组团化结构,交通流线与功能联系灵活组合、独立成区,这样在大楼中形成相互支撑的多个功能组团,方便患者在集中区域内得到综合治疗,也使医疗合作更加紧密。



以东西贯通的医疗主街组合均匀分布的患者、客用电梯、自动扶梯。将所有医疗科室的入口和等候区汇集在较短的区间范围内,方位清晰明确,患者可就近选择垂直交通到达,减少行走距离和穿越。专用医护电梯的设置让就诊人流完全分区域运行,强化了医院内部环境的安全性。

 


5、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有机介入,提升了医院全方位的第一时间救治能力,急诊、急救分区分流,互不干扰。

急救车设有专用外部通道直达急救大厅,抢救、EICU、留观病房、医技检查等均可通过专用电梯直接联系,屋面的直升机救援系统使长沙地区的空中救援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域,充分发挥国家急救中心的作用。

 

通过紧密的医疗功能布局,立体的交通网络,无障碍的通行环境,医疗专科集群化的设计理念,门急诊医技楼的建设将推动医院功能布局的优化整合,亮化整体就医环境,使得医疗服务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图文资料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流程优化方案

湘雅二医院六大护理信息系统升级,提升护理质量

湘雅医院:再塑诊区设施布局 梳理优化流程